近日:廣州5分鐘前
早上叫不醒 ,乏力常腹瀉……
42歲得李女士(化名)
被反復發作得“低血糖”等癥狀
困擾了2年,
才發現罪魁禍首是
神經內分泌瘤。
確診時腫瘤侵襲了
胰腺頭部及尾部、肝臟、十二指腸、
部分胃、近段空腸、膽囊、膽
總共七大臟器。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壹醫院膽胰外科主任殷曉煜教授團隊在手術機器人得幫助下完成高難度得“三合一”手術,為她一次切除了“一肚子腫瘤”,術后2周多李女士順利康復出院。
醫生提醒:正常作息下,如頻繁出現早上昏昏沉沉,起床特別困難等低血糖癥狀,體檢應注意排查神經內分泌腫瘤。
“低血糖”纏身
兩年原來是這種病!
“反復低血糖、四肢無力、腹瀉,近兩個月還有加重得趨勢?!奔以趶V西得李女士(化名)被這些不適癥狀困擾了整整兩年,心急求醫,卻問診無果。
她曾輾轉于廣西多家三級甲等醫院就診,但當地醫院均未能明確診斷及確定治療方案。
李女士慕名到中山大學附屬第壹醫院求助,該院MDT(多學科診療團隊)對這個未知頑疾一探究竟:經膽胰外科、消化內科、放射影像科、放射介入科、病理科等多學科可能會診后,醫生們考慮該患者患上了“多發性神經內分泌瘤病 1型”(胰腺頭部及尾部多發胰島素瘤、胃泌素瘤并肝轉移、II型胃神經內分泌腫瘤)。
“她得病情十分復雜,腫瘤不僅出現在肝臟、胰腺、胃,還分泌出2種激素,從而引發了多種癥狀?!币髸造辖淌诒硎?, 和不分泌激素得神經內分泌瘤相比,分泌激素得功能型神經內分泌瘤得治療相對棘手,而同時分泌2種激素得腫瘤也比較少見。
對李女士來說,胰島素瘤導致她體內胰島素增加,讓她有了全身乏力、低血糖等癥狀;胃泌素瘤分泌得胃泌素則導致她胃酸過多,產生消化道潰瘍、腹痛、腹瀉等。
高難度!一次搞掂一肚子腫瘤
這么棘手得多發性內分泌瘤,到底能不能治?會診討論后,可能們明確了患者還有手術切除指征,多學科可能決定直面挑戰,背水一戰。
為了既能完整切除腫瘤,又能蕞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胰腺及脾臟功能,殷曉煜教授團隊決定在手術機器人得幫助下,為患者實施“機器人幫助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左半肝切除術、胰尾切除術”得“三合一”高難度復雜手術。
在手術機器人系統得幫助下,“三合一”手術耗時9個小時順利完成
殷曉煜教授表示,整個手術耗時9個多小時,切除了胰腺頭部及尾部、肝臟、十二指腸、部分胃、近段空腸、膽囊、膽總管等七大臟器病變部位,術中出血僅200毫升。
術后,患者恢復良好,低血糖、腹瀉等癥狀均完全消失,術后2周多便順利康復出院,目前生活工作正常。
殷曉煜教授提醒,由于該病得特殊性,患者術后無需放化療,但仍要警惕復發得可能,需要定期復診監測。
太狡猾!“隱形殺手”肇禍多樣
殷曉煜教授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起源于神經內分泌細胞得腫瘤,它分為功能性、無功能性及遺傳性神經內分泌腫瘤三大類。
胰腺功能性神經內分泌腫瘤最常見得包括胰島素瘤、胃泌素瘤等,其癥狀一般是非特異性得,如乏力、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反應;腹瀉、腹部絞痛等。神經內分泌腫瘤常被稱為“隱形殺手”,臨床上超過60%得患者診斷時已處于晚期。
目前,對于這種腫瘤一家得是外科治療,通過有效降低腫瘤負荷,減少對患者身體得打擊。對于無法采取手術得病人,還可以采用化療、介入消融治療等手段“消瘤”。
殷曉煜介紹,神經內分泌腫瘤有近七成是無功能性得,沒有任何癥狀,一般要做B超、CT等影像學檢查才能發現;就算有功能性,出現得癥狀也大多是非特異性得。
“有得胰島素瘤患者會出現早晨‘叫不醒’、昏昏沉沉得癥狀,應加以重視?!彼ㄗh,普通人群每年要定期體檢,進行B超檢查,及早發現腫瘤,由于該病相對少見且極其容易誤診,建議患者尋求有豐富收治經驗得醫療團隊得幫助。
文、圖/廣州5分鐘前·新花城感謝:任珊珊 通訊員:彭福祥、梁嘉韻、賴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