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烈日當空
正值大暑節氣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非常形象地概括了這一節氣高溫濕熱、悶熱難耐得特點。大暑高溫來襲,“心火”妄動,很容易“情緒中暑”,中醫提示,大暑養生有方法。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中醫有“天人相應”得學說,大暑時節,高溫酷熱,易動“心火”。暑天氣候酷熱,出汗較多,“汗為心之液”,多汗不僅易傷心氣,還會易致陰液虧虛,而陰虛者陰不斂陽,出現性急心煩、煩躁不安、心神不寧、無精打采、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異常行為,稱之為“情緒中暑”。
“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得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于情緒障礙容易造成心腦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會引發猝死。所以,有心腦血管疾病得人一定要避免生氣、著急等品質不錯情緒。
從養生保健得角度出發,“躁”宜“靜”之。正如唐朝白居易《銷夏》詩中所云:“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敝赋隽恕靶撵o自然涼”得夏季養生原則。
夏季要靜心,不宜做劇烈運動,盡量保持樂觀情緒,注意預防懈怠厭倦、惱怒憂郁等不良情緒得產生,可配合局部穴位按摩疏肝理氣,做到神清氣和,心胸寬闊,精神飽滿。
搓脅肋
兩手自腋下向腹中臍部搓擦脅肋部10余次。
推揉下肢
手掌置于大腿根部,五指打開,由上而下推至足部10余次,拇指、小指可適當加壓,其所過之處約為肝經、膽經循行路線。
點揉太沖
用拇指指腹或點穴棒按壓,點揉該穴5-8分鐘,注意按壓力度可稍大,以有酸脹痛感為佳。同時注意及時補水,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得食物,方能寧心安神。
感謝:王文瑛
支持:肖鳴亮、圖蟲創意
感謝:路景斕
美編:王菲
資料:靜安區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