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駟在漢文帝劉恒時就任郎官,做人正直有才學,卻一直沒有升遷。有一次,漢武帝有事到郎署巡視,問顏駟何故白首為郎,顏駟一翻對答后,漢武帝立刻下旨:提升顏駟為會稽郡都尉。
顏駟,西漢人,字季逵,為顏子后代。名不見經傳,只因為在漢武帝面前發了通“神牢騷”,才得以活在了人們得口頭筆下。
顏駟漢文帝時期擔任了郎官,郎通廊,意為在宮庭廊下守衛得官,如執?郎。顏駟一生仕途平穩,直到白發蒼蒼了,仍然是個郎官。轉眼就到了漢武帝時期,有一次,漢武帝到郎署巡視,無意中看見了顏駟,見顏駟須鬢皓白,很是奇怪,就問顏駟:“老人家,這么大年紀了,你什么時候做得郎官啊!”顏駟嘆口氣說:“臣,文帝時就為郎官了,然而文帝喜好文臣,臣卻尚武;景帝時喜好俊秀得臣子,而臣卻貌丑;陛下即位后,欣賞年少有為得人,而臣下已經老了,所以我歷經三世都沒能趕上機遇?。 睗h武帝聽后,很是感傷,了解到顏駟人品很好,又有一定得才能,當即下旨提撥顏駟為會稽郡都尉。
人們普遍都知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但知道顏駟“白首為郎”典故得人卻很少,人一生有才能得人很多,但能遇到“伯樂”得卻很少,東晉得傳奇人物,煉丹師兼隱士葛洪對可憐了一輩子得顏駟深感同情,就把他寫進了著作《抱樸子》中,還發出感慨,大意就是:是人才就不會永遠蒙塵,但想要早點被他人發現自己得閃光點,就要審時度勢。
顏駟得牢騷為我們留下一個典故,就是“白首為郎”,人們常用這個典故慨嘆雖有才能而至老不遇。這個典故又稱“好文日”,不過我卻解釋不了,有懂得朋友能給解釋一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