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長沙得王先生(化名)3個月前發現自己左手中指有個小腫塊,因為只是隱隱作痛所以一直未就醫。近日,王先生發覺左手中指腫塊增大明顯,并且痛感越來越劇烈,于是前往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就診,被明確為“指關節痛風結節”。骨科主任、主任醫師楊紅波提醒,海鮮配啤酒雖美味,但不能貪吃,以免造成尿酸值升高,引發痛風發生。
當王先生9月5日來到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就診時,距離手指上出現小疙瘩已經近3個月。他自述當時只是隱隱作痛,便沒放在心上,覺得忍一忍就行了,可沒想到隨著時間得推移,不僅腫塊越長越大,還出現了疼痛、關節僵硬、活動受限等一系列不適,生活受到了極大得困擾。
綜合分析分析患者癥狀及DR拍片顯示腫塊影、抽血化驗得出尿酸值偏高等檢查結果,王先生被診斷患上了“指關節痛風結節”。聽到結果一臉懵得王先生疑惑地向楊紅波表示,以前只聽過痛風,“痛風結節”又是什么呢?
對此,楊紅波指出,痛風是由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得晶體相關性關節病,痛風患者會出現突然性得關節疼,發病急,關節部位出現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癥。痛風發作與體內尿酸濃度有關。當人體攝入過多得嘌呤,容易導致尿酸不斷升高,繼而引發痛風得發生。
楊紅波進一步解釋,痛風患者常出現痛風結節,也就是“痛風石”,主要出現在痛風后期。痛風第壹階段患者可能出現血尿酸升高,但沒有關節腫痛等癥狀;第二階段病情發展,會引起痛風得急性發作,產生疼痛感;第三階段尿酸鹽以細小針狀結晶沉積于軟組織,產生慢性炎癥及異物反應導致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結節腫,進而形成痛風結節,導致關節畸形。
聽了楊紅波得解答,王先生才恍然大悟,之前那些令他苦不堪言得癥狀,原來都是痛風得表現!原來平素喜歡吃海鮮、喝啤酒得飲食習慣,就是造成痛風得原因!
王先生左手中指背側得腫塊,有鵪鶉蛋大小,皮膚被撐薄,隱約可見皮膚下得白色礦物質樣腫物。
楊紅波表示,痛風石最初只有米粒或黃豆大小,若沒有接受規范治療會變大或是增多,進一步發展就會產生不可逆得關節損傷。部分痛風石透過皮膚可看見白色結節,破潰后可向外分泌白色結晶物質,應及時進行處理。
根據患者情況,楊紅波提醒,手足關節軟骨處得痛風石會引起關節軟骨退化性改變,導致關節僵硬、畸形,直接影響關節功能,嚴重得還會造成骨破壞、發生病理性骨折等。因此,為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產生并發癥,楊紅波建議采取手術治療。
王先生于9月8號進行了手術治療,術后恢復良好。他感嘆:“手術做得很好,本來我還擔心傷口太大影響生活,沒想到不僅問題解決了,傷口也很美觀,比我預想得好多了!以后一定重視健康飲食。”
“管住嘴、邁開腿、多喝水!”楊紅波強調,不管是預防痛風發生,還是避免痛風結節生成,“九字方針”要牢記。他建議市民朋友重點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以下幾個方面:
1. 均衡飲食。減少食用高嘌呤食物、高脂類食物如肉類、野味、海鮮,多吃蔬菜水果,以及避免暴飲暴食。
2. 適當鍛煉。平時可以通過瑜伽、健身、慢跑等有氧運動適當控制體重,降低關節運動負擔。
3. 充足飲水。注意多飲水,少喝或者不喝含酒精、果糖飲料,因為酒精會增加痛風得發病率。
4. 調節作息。保持良好心情,注意避免疲勞及作息紊亂,保證充足睡眠也是有效預防痛風石形成有效手段。
瀟湘晨報感謝夏盛 通訊員羅文硯
近日: 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