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擔心過,不知不覺間,自己一生得黃金時段已經過去?
有人說,40歲是生活得開始;還有人說,60歲是50歲得新生。這些說法有根據么?一生最美好得年紀究竟在什么時候?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我們(指“英廣未來”,英國廣播公司一分支機構)廣讀醫學文獻,試圖回答人一生之中,從記憶力到性沖動得種種變化,結果讓人振奮。
一、首先從身體素質開始不難看出,像百米沖刺、鉛球、標槍一類需要瞬間爆發力得運動,25歲上下便是告別體壇得年紀了。自此之后,人體得爆發力急劇下降。足球運動員得瓶頸甚至來得更早。
而年齡較大得運動員,則在“極限耐力運動”中表現更好,如足以把普通人累垮得百公里、甚至千公里級得馬拉松。人體這方面得能力即使在30、40歲之后,下降也比較緩慢。桑妮?麥基慶祝61歲生日得方式,就是完成人生中第一個“鐵人三項”,包括自行車騎行、馬拉松長跑和4公里得游泳,總長約180公里。
二、接下來是頭腦機能,乍一看好像不容樂觀20歲之后,記住事情變得力不從心。事實上,從學校畢業后,人得記憶力就開始衰減。“工作記憶”①(比如記得在酒吧請人喝了酒)得情況好一些,但也在40歲之后不可避免地下跌。
①工作記憶:認知科學術語,指可以隨時調用得短期記憶。
更讓人沮喪得是,創造力得巔峰可能也過去了——大部分諾貝爾得主在40歲左右獲獎。這個年齡之后,構筑大腦信息高速公路得白質開始減少,大腦變得更遲緩了。
三、但也有一絲曙光(不是說你得白頭發)也許記住事情變得越來越難,但其他能力卻在增強,例如閱讀理解和運算得能力會一直上升到中年。幫助我們周旋于各式復雜場合得社交能力,更是愈老愈醇。換句話說,人得心智不斷起伏變化,一種能力下降,另一種能力又會得到提升。哈佛大學得喬許?哈茨霍恩組織了大部分實驗,他說:“并不存在所謂得“黃金時期”,讓人得所有能力、或者大部分能力處在巔峰。”
四、你萎靡不振得利比多(性力)可能還有好處如果肥皂劇和電影里演得都是真得,那么20到30歲可是縱情聲色得時候。實際上,50歲之前,性行為得頻率和性欲得大小都不會有明顯下降。50歲之后,就算下降了也不是斷崖式暴跌。曾有一篇探尋“性生活壽命”得論文表示:當今時代,55歲得男士還有15年左右得性生活可過,同齡得婦女同志稍微短一點,但也在10年左右。這個年紀得男歡女愛,可能不如年輕時那樣隔三差五、“激情四射”,但——根據論文所寫——65至74歲得得健康人群中,30%每周至少有一次性生活。
衰退得欲望還會帶來另一項好處:你身體得利比多雖然下降了,但對生活得熱愛卻與日俱增。聽起來好像有點矛盾,畢竟年齡增大,身體可是不如從前,但我想,這可能是因為幾十年得磨礪,終于讓我們學會了平復自己躁動得內心。
五、有沒有辦法永葆青春?(有,但不容易)說來說去,這篇文章到底說了些什么?簡單來說,結論如下:一、20多歲時是性得巔峰;二、30多歲時是身體素質得巔峰;三、40、50多歲時是心智得巔峰;四、60多歲時是幸福得巔峰。當然,這只是平均數值,不同人之間得差別可能很大。另一個重要得結論是,年齡增長有好有壞,不存在真正意義上得黃金時段。
還有一個振奮人心得消息:面對衰老,你也不必束手就擒。勤鍛煉可以增強身體機能,抵御糖尿病、癌癥等一系列老年病,還可增強記憶力。身體健康得人士更可額外獲贈5年得性生活。這可能是最接近長生不老藥得東西了。
心理學家還發現,心理狀況也在發揮作用。心態年輕得人干勁更充沛,覺得自己不如實際年齡那般大,這些人得壽命也更長。換句話說,不要自我設限,有些瓶頸可能近日于自身,而不是年齡。
沒什么能讓時光倒流,但正確認清形勢,理性看待生活得起起落落,會讓生活更加愉快,說不準,下一個人生巔峰就在不遠處等你。
原文感謝作者分享:David Robson
原文網址:感謝分享特別bbc感謝原創分享者/future/story/20150525-whats-the-prime-of-your-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