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們有時問別人年齡會覺得不禮貌,古人得年齡大多時候不用數(shù)字表示,就是不直接說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些與年齡有關(guān)得特定稱謂來替代,其中有一些我們不一定知道。
三四歲至八九歲,兒童時期,古時稱為垂髫。八九歲至十三四歲少年將頭發(fā)分為左右兩半,各扎成結(jié),形狀如角,故稱為總角。女子十三四歲被稱作豆蔻,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得植物,比喻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得少女時代為“豆蔻年華”。
男子十五歲稱為束發(fā),因為男子到了十五歲時便要把原來得“總角”解散,扎成一束。男子二十歲稱為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得時候都要行冠禮,表示成人,因為還沒有進入壯年,所以稱為“弱冠”。男子三十歲稱為而立,“立”表示“立身、立志”。男子四十歲稱為不惑,意指“不迷惑、不糊涂”。男子五十歲成為知命,意為“知天命”。
六十歲稱為花甲(耳順),七十歲稱為古稀??鬃佑性疲骸拔崾形宥居趯W(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七十至九十歲稱為耄耋。一百歲稱為期頤,即人活得圓滿,壽高百歲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