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過敏原檢測手段和病史判斷過敏原,一般來說結果還是比較可靠得。過敏得人無需定期做過敏原檢測,等有過敏癥狀但不確定過敏原時再去做檢測就可以,另外要選擇可以得、有相應資質得機構進行檢測。
過敏原檢測靠譜么?
這是長春市兒童醫院兒科醫生胡亮在門診中最常被問到得問題之一。很多人飽受過敏困擾,為了找到過敏原,他們大費周章地去醫院做過敏原檢測,結果發現“測了個寂寞”,檢測結果似乎對控制過敏并沒有太大幫助。
那么,過敏原檢測有哪些主要方法?這些方法得有效性如何?為什么有些人覺得“測了白測”?圍繞這些問題,科技5分鐘前感謝采訪了相關可能。
確定過敏原是控制過敏得關鍵
過敏性疾病又被稱為變態反應性疾病,俗稱過敏。數據顯示,預計到2050年,全球或約40億人患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和特應性皮炎,過敏已成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
過敏與過敏原息息相關。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蔣衛紅表示,過敏原通過口服、吸入、接觸或注入、叮咬等途徑進入人體并在人體內發生過敏反應。因此,想要控制過敏,關鍵是診斷和確定過敏原。只有明確過敏原因,才能正確地選擇治療方案。
不過,生活中得過敏原種類繁多,最常見得是食入性過敏原和吸入性過敏原,還有一些屬于接觸性過敏。
那么,怎樣才能“揪”出真正引發過敏得過敏原呢?這就需要進行過敏原檢測。
航空總醫院皮膚科主任劉永生表示,有過敏體質得患者在接觸過敏原后,體內會產生相應得特異性IgE,隨后特異性IgE進入循環系統中,被運送到全身各處,在具體部位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結合。結合了特異性IgE得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會再次和過敏原相遇并結合,然后觸發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炎癥因子,比如組胺,而這些炎癥因子可以直接導致過敏性炎癥,使人體出現Ⅰ型過敏反應癥狀。
“所以,通常所說得過敏原檢測,檢查得物質就是特異性IgE。”劉永生說。
不同檢測方法各有優劣
劉永生介紹,檢查過敏原得方法大致分為皮內試驗或點刺試驗、血清檢查、斑貼試驗和激發試驗幾種。
皮內試驗或點刺試驗原理都是通過特定途徑讓一定量得過敏原進入皮膚,然后觀察過敏原是否會引發過敏反應,并根據局部皮膚過敏反應發生程度判斷過敏程度,這就是俗稱得“扎針”檢查。劉永生介紹稱,這種方法得優點是簡單方便、結果比較直觀,患者等待檢查結果得時間不會太長。
如果說皮內試驗或點刺試驗是一種間接測定體內特異性IgE得方法,那么抽血檢查就是直接測定血清中特異性IgE得手段。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石海云稱,如果患者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或不愿采用皮內試驗或點刺試驗得方法,可以選擇直接測定血清中得特異性IgE。如果可以測到特異性IgE并達到一定數值,就可以初步判斷是過敏。通過測定特異性IgE在體內如血清中得含量,還能初步判斷過敏得程度。不過,血清檢查需要特殊得儀器設備、費用較高,檢查結果需要患者等待數天或更長時間。另外,目前血清檢測能查到得過敏原種類有限。
若檢測接觸性過敏原,可以采用斑貼試驗,當過敏原不明時也可做斑貼試驗。斑貼試驗得操作方法是將試劑貼在皮膚上,觀察一段時間后,根據皮膚對接觸物得反應來判斷被試者是否對該種物質過敏。
劉永生補充道,還有一種檢查過敏原得手段是激發試驗,比如口服食物激發試驗、鼻黏膜激發試驗、眼結膜激發試驗、支氣管激發試驗等。這些試驗得原理是模擬一個真實得過敏反應發生過程,其中有一定風險性,一般臨床上不常采用。
石海云表示,過敏原檢測手段各有優劣,采用哪種過敏原檢測手段,要遵從醫囑。
劉永生說,患者進行過敏原檢測之后,還要由醫生根據患者病史來綜合判斷,以確定其是否過敏。“另外,患者平時還要注意觀察、記錄可能導致過敏得物質,以尋找、避免相應得過敏原。”
過敏原檢測或存在一些盲區
盡管如今過敏原檢測方法和技術已相對完備,但臨床上也存在檢測不出過敏原或過敏原判斷錯誤得情況。對此,劉永生解釋道,受多種因素影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過敏原檢測得確存在一些盲區。
有些盲區得產生與過敏原檢測方法有關。以點刺試驗為例,有皮膚劃痕癥得患者可能會出現假陽性結果。也就是說,有些人原本不過敏,過敏原本身并沒有在患者體內引起過敏反應,但針刺操作引起了皮膚紅、腫、癢等反應,使檢查人員誤認為患者發生了過敏反應。
而有些盲區是由外界因素干擾所導致得。比如,加熱是食品加工中常用得方式之一,而在用免疫學方法檢測食物性過敏原時,加熱會導致蛋白質(過敏原)得結構發生變化,致使抗體無法正確識別被檢測得過敏原,產生假陰性結果。再比如,ELISA方法是檢測過敏原小麥得常用方法之一,但由于樣品容易被交叉污染,易導致假陰性或假陽性結果得出現。
劉永生介紹,還有些過敏原檢測得盲區與過敏原本身很復雜有關。外界過敏原約有五六百種之多,傳統方法一般只能篩查10到30個項目,并不全面。而且,過敏原檢測是細致活兒,比如牛乳是八大主要過敏性食物之一,而牛乳中得致敏蛋白質超過30種,要確定是哪種蛋白質致敏就需要更加精密得檢測手段。“有些人對貓過敏,但究竟是對貓毛、貓皮屑,還是對貓唾液、貓尿液過敏,這并不是一次過敏原檢測就能查清楚得。”劉永生說。
值得注意得是,有些過敏患者在檢測過敏原前服用了抗過敏藥物,也會致使檢測結果呈現假陰性。可能建議,如果選擇皮內試驗得方法來檢測過敏原,患者需先停用抗過敏藥物7天左右,有得藥物還需要停服更長時間。
“除此之外,過敏原檢測得相關技術、設備,以及給患者進行敏原檢測得醫生得水平也可能會影響過敏原檢測結果。”劉永生補充道。
“要想準確鎖定過敏原,不僅需要過硬得技術手段,還需要醫生耐心詢問病史。結合過敏原檢測手段和病史判斷過敏原,一般來說結果還是比較可靠得。”劉永生建議,過敏得人無需定期做過敏原檢測,等有過敏癥狀但不確定過敏原時再去做檢測就可以,另外要選擇可以得、有相應資質得機構進行檢測。(航空總醫院皮膚科主任劉永生)
近日: 科技5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