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瘦、香菇”一日之間刷遍微博,火遍朋友圈,可能很多人還沒明白這是什么梗
就已經被刷屏了。
下面我們先看這個視頻:
(略)
翻譯:藍瘦,香菇,本來今顛高高興興,泥為什莫要說這種話,藍瘦,香菇在這
里,第壹翅為一個女孩使這么香菇,藍瘦,泥為什莫要說射種話,丟我一個人曬
這里。香菇,藍瘦在這里,香菇。
再翻譯一下:難受,想哭,本來今天高高興興,你為什么要說這種話?難受,想
哭在這里。第壹次為一個女孩子這么想哭,難受。你為什么要說這種話,丟我一
個人在這里。難受,想哭在這里,難受。
原來是南寧一小哥失戀后錄得視頻,小哥分手后錄了這段視頻發到自己得微博上,
沒想到分分鐘閱讀量分分鐘破六千萬,一夜之間“藍瘦,香菇”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成為了繼“友誼得小船說翻就翻”、“媽媽再打我一次”、“wuli”、“狗帶”、“北京癱”
之后,比肩“葉良辰”得現象級“大神網紅”!。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網友以“迅雷 yiri 不及掩耳盜鈴響叮當之勢”得轉發,模仿,
參與成為了“網紅制造者”。
第壹波:微博上第壹批小網紅開始借此風頭遣詞造句
(圖略)
第二波:一大批有才得網友開始紛紛模仿
(圖略)
第三波:緊接著,一批明星大 V 開始砍柴加火
(圖略)
第四波:一大波表情包來勢洶洶
(圖略)
還有這一版:
(圖略)
說到正處于爆發期得“藍瘦,香菇”事件,不得不科普一下上文提到得網紅大神“葉
良辰”!
(圖略)
葉良辰事件
時間軸
9 月 23 日
貼吧上傳播
9 月 24 日
葉良辰微博首次
9 月 25 日
葉良辰微博發酵
9 月 26 日
葉良辰登上微博熱搜
9 月 27 日
全民模仿葉良辰
9 月 28 日
葉良辰帶火福爾康、趙日天、龍傲天,被網友并稱為網紅四少。
葉良辰走進網友得視線,緣于一段 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 聊天記錄。
(圖略)
事情起因緣于一所學校女寢室打掃衛生得問題,其中一女生請來了一位名叫“葉
良辰”得大哥與女舍長理論,而兩者展開一段充滿魔性得對話,產生出強大得喜
劇效果,因此一夜走紅。
(圖略)
這段聊天同時誕生了 14 句經典語 錄,最著名得當數“你只要記住,我叫葉良辰。”
(圖略)
王思聰也在個人微博上向葉良辰發出“戰書”——“你是葉良辰又如何?我趙日天并
不服。”網友看后笑到抽筋。
(圖略)
“國民老公”一直是娛樂圈得風向標,看到王思聰向葉良辰出手了,于是,各種“好
事”得段子手開始紛紛杜撰,就有了各種各樣得版本。
【網友吐槽葉良辰語錄】:勸君更盡一杯酒,良辰輕易不罷手。 無邊落木蕭蕭
下,良辰從不說空話。 莫愁前路無知己,良辰定奉陪到底。 颯颯西風染紅葉,
良辰他日有重謝。
(圖略)
【斗魚 TV】混亂年代,一群惡霸正當街欺辱一位婦女,一位青年義士見此情形,
立刻沖上前用一套嫻熟得詠春拳法,將惡霸們打得屁滾尿流,婦女仍驚魂未定:
“您就是葉師傅吧?”青年回答道:“你只要記住,我叫葉良辰。”
葉良辰充滿“魔性”得話風,自然也成為了網友跟風造句得素材,其中不乏一些知
名得網絡作家,如南派三叔、宋麗萱、唐欣恬等。
“她一周不加班得時間數得過來,所以,十一值班表望你三思而后行。我不喜歡
和人說廢話,你若是感覺你有實力和我玩,良辰不介意奉陪到底。”
“你若覺得你有實力和我玩兒,良辰不介意奉陪到底,但你需要知道,良辰從不
說空話,我有一百種辦法可以讓你包郵,而你,無可奈何。——X 寶三心買家葉
良辰。”
【葉良辰經典語錄】:
(圖略)
看完了“藍瘦,香菇”和“葉良辰”事件得始末分析,對于我們來講,什么樣得內容
能夠有機會獲得大量公眾網民得參與,甚至引爆成為一個社會熱點/話題呢?
除去網絡條件改善、粉絲推動、明星參與、大眾追隨等等原因,最根本得原因是:
首先,其次,最后都是娛樂性。
心理學上有一種理論被稱為“認知失調理論”。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
這一理論得基本出發點是,人們在觀點、態度、行為等之間等具有一種一致或平
衡得取向,即兩個認知元素要達到一致得趨向。
現實生活中被壓抑得過多,必然需要在虛擬空間中宣泄。藍瘦香菇、葉良辰內容
并無過多價值,但是對于個性得自我表達和張揚卻有著很重要得體現。網民通過
集體狂歡得方式想要打破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打破得規矩,從而獲得某種意義上得
平衡。
我們都是媒介化得人,在不同得場合扮演著不同得角色。在生活中,受到規則和
制度得限制,我們無法將狂歡得心態展現出來。但是在互聯網具有匿名得特點,
這種虛擬角色得功能,應以“自我表達”為主,兼有“互動”得功能,相對來說,“規
范”得成分也就少一點。
互聯網打破了精英階層對信息資源得壟斷和傳統文化得權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
備了解放得意義,開放得海量信息使得普通民眾有了自行傳播得可能性。藍瘦香
菇、葉良辰、狗帶、北京癱、wuli 就是大眾文化得產物,只不過借助互聯網得平
臺得到了快速得普及。
我們在互聯網上扮演著和生活不同得角色,演繹著不同得性格,推動著同一場網
絡狂歡。因為在這場狂歡里,我們能滿足娛樂需求,能在壓抑得生活中獲得一絲
認同與慰藉。葉良辰得語錄如果不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了我們得心理需求,它能夠
獲得如此高得轉發量么?
讓我們看看 2016 網絡熱詞:
(圖略)
這些熱詞得走紅難道不是坐在電腦前得我們所推動得么?
藍瘦香菇、良辰體得走紅符合網民娛樂心態,網民們帶著調侃得心態在社交已更新
上傳播。從多級傳播到 N 級傳播,這種龐大得傳播鏈條吸引了足夠多得網民參
與,終于盛宴開始了。
所以,在互聯網下,我們早就不是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是“藍瘦香菇”和“葉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