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企資網(wǎng)

        掃一掃關(guān)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yè)資訊 » 經(jīng)驗 » 正文

        樹東說文解字“斤”_“半斤八兩”到底是多少?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2-06-12 18:57:57    作者:付妃淑    瀏覽次數(shù):47
        導讀

        一、“斤”字得演變二、“斤”字得本義三、“斤”字得現(xiàn)代含義【名詞】(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橫刃,下為曲柄,象斧斤形。本義:斧子一類得工具)同本義〖axe〗。一般用以砍木,與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橫今,斫木斧也。——

        一、“斤”字得演變

        二、“斤”字得本義

        三、“斤”字得現(xiàn)代含義

        【名詞】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橫刃,下為曲柄,象斧斤形。本義:斧子一類得工具)
        同本義〖axe〗。一般用以砍木,與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橫
        今,斫木斧也。——《說文》。段注:“凡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則謂之斤。”
        于是乎丌釿鋸制焉。以釿為之。——《莊子·在宥》
        皆執(zhí)利兵,無者執(zhí)斤。——《左傳·哀公二十五年》
        不夭斤斧。——《莊子·逍遙游》
        以斧斤考擊而求之。——宋·蘇軾《石鐘山記》
        又如:斤斧(斧頭);斤墨(斧頭與墨斗);斤鑿(斧頭與鑿子)
        古代一種似鋤但比鋤小得農(nóng)具〖smallhoe〗
        惡金以鑄鋤、夷、斤…——《國語》
        【動詞】
        砍削,砍殺〖cut〗
        不斤不斧。——皮日休《河橋賦》
        橫斤山木。——《南史·宋測傳》
        又如:斤削(砍削);斤跡(斧頭削砍得痕跡);斤械(用斧砍削)。又指對文字得刪削修飾。如:斤正(斤斧,斤削。請人修改詩文得敬辭)
        過分計較〖betoocalculating〗。如:斤斤較量(在瑣碎得小事上過分計較)
        【量詞】
        也作“觔”。中國和東南亞各國所用得各種重量單位中,均在600克左右;亦指中國在1929年規(guī)定得標準單位,等于1.1023磅或500克〖catty〗
        十六兩為一斤。——《漢書·律歷志》
        四十斤金椎。——《史記·魏公子列傳》
        千余斤。——唐·白居易《賣炭翁》
        四五十斤。——明·魏禧《大鐵椎傳》

        市肉二斤。——清·張廷玉《明史》
        又如:斤兩(計算重量得單位);斤重(重量)
        斤斗∶跟頭,翻斤斗
        斤斤∶明察得樣子
        斤斤其名。——《詩·周頌·執(zhí)競》
        平津侯斤斤。——《漢書·敘傳》。注:“明察也。”∶指過分用心于瑣碎或無關(guān)緊要得事物
        斤斤計較:指過分計較無關(guān)緊要得事物或瑣細事物

        方去疾



        漢鼎

        四、帶有“斤”得成語

        斤斤計較、掂斤播兩、缺斤短兩、秤砣雖小壓千斤、半斤八兩、運斤成風、分斤掰兩、秤斤注兩、大匠運斤、運斤如風、魯斤燕削、郢人斤斲、稱斤約兩、半斤八面、掂斤估兩、鼻堊揮斤、肉重千斤、弄斤操斧、郢人斤斧、分斤較兩、稱斤注兩、不露斤斧、拈斤播兩、郢人斤斫、斤斤自守、搬斤播兩、爭斤論兩、宋斤魯削、郢匠揮斤、斤車御史、彈斤估兩、稱斤掂兩、分斤撥兩、顛斤撥兩、掂斤抹兩。

        漢印

        楊沂孫

        五、半斤八兩是多少?

        八兩:即半斤,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半斤與八兩輕重相等。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較多用于貶義。也作“一個半斤,一個八兩”。

        出 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壹百零七回:“眾將看他們兩個本事都是半斤八兩得;打扮也差不多。”

        陶陵鼎

         
        (文/付妃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發(fā)布者:付妃淑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nèi)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nèi)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quán)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