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1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3戶華裔與馬來裔通婚的家庭每逢農歷新年,堅持祖孫三代必須回家過年,保留過年吃團圓飯的傳統習俗。
農歷新年就快到來,3名華裔婦女表示,雖然她們已跟隨夫家改為巫裔信仰,但從未遺棄自己身為中華民族的根,而且希望自己的子孫也能了解中華文化,延續重要的文化傳統。
與許多鄉區的華裔家庭一樣,她們的子女都在外地發展,留下家中兩老,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回到家中團聚。農歷新年臨近,她們都期望一家人能溫馨團聚。
她們認為,孩子無論在外多么忙碌,除夕吃團圓飯的習俗絕不能錯過,因此每年的這個時候,都堅持漂泊在外的子孫必須回家團聚,同時也會烹煮她們本身的拿手家鄉菜給家人品嘗。
華裔陳秀英:每年都慶祝華人節慶
來自丹絨亞葛斯的陳秀英(61歲),與丈夫育有二男二女,而4名子女從小就接受華文教育,不只是在華小就讀,升上中學也都有報考華文學科。
她說,在家中,子女互相交談時還是以華語為主,與夫家親戚交談時會使用馬來語,因此完全沒有語言的隔閡。目前,她僅有最小的孩子還在吉隆坡念書,其他3名兒女都在新山各自成家,她現在共有5位孫輩。
她說,在34年前隨巫裔習俗后,家中依然每年慶祝華人節日,包括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包粽子及冬至吃湯圓,不同的只是全部料理都是采用清真食材。
她說,孩子長大出外工作及組織家庭后,每逢農歷新年都會帶著媳婦和孫子回來,依據華人傳統在中午一家在餐桌上吃團圓飯。
她指出,每到除夕那天,都是她親自下廚,烹煮華人菜肴給子孫品嘗,團圓飯過后她與丈夫也會發紅包給子孫。
華裔廖文清:孩子都會除夕回家相聚
來自峇加利亞的廖文清(73歲)與丈夫育有6名孩子,每逢除夕孩子們都會回到麻坡老家相聚,并且帶上19名孫子,因此新年期間家里非常熱鬧。
她說,每逢農歷新年,孩子及孫子們都會協助把家里布置一番,同時也會提前購買年餅及年柑,等候親朋戚友來拜年。
她還說,在大年初一,她會如往年一樣到新山的大哥家中與兄弟姐妹相聚,而陪同她與丈夫的孩子及孫子肯定不會少于4輛車。
她指出,孩子們從小接受華文教育,到了下一代,孫子大部分都是在華小就讀,他們溝通時依舊是以華語為主。
華裔鄭月珠:帶孩子孫子回娘家拜年
來自丹絨亞葛斯的鄭月珠(65歲)和丈夫育有5男1女,平時孩子都是在外工作,只有節慶時才回家團聚。
她說,他們和其他華裔家庭一樣,會在除夕夜和家人共進晚餐,大年初一早上也會帶著孩子及孫子回到娘家,與她的兄弟姐妹相聚。(陳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