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單在手,市場份額和利潤不斷提升……感謝在浙江和湖南等省調研時發現,“專精特新”企業開年運行情況普遍較好,信心較足。華夏支持和培育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得效果逐漸顯現,量大面廣得中小企業正不斷強筋健骨,成為經濟穩增長得底氣。
春節不停工 “專精特新”企業迎來“訂單好”
2月10日,位于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得浙江海創鋰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自動化生產線上僅需幾名工人進行設備檢測。“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供不應求,春節期間一天也沒停工,正開足馬力趕訂單。”公司總經理吳海軍介紹。
從一家“小不點”科技企業成長為China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海創科技只用了6年時間。2021年企業營收超9.6億元,同比增長64%,年均增長40%,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加強。
在浙江海創鋰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自動化生產線上僅需幾名工人進行設備檢測。(受訪企業供圖)
在另一制造大省,湖南湘投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迎來“訂單好”,生產基地正月初六以來一直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上半年訂單已基本排滿。公司副總經理周燦表示,擁有“專精特新”這塊金字招牌,銀行融資和市場拓展也更為順暢,預計今年營收在去年創新高得基礎上,進一步增長30%左右。
“China支持和培育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得效果逐漸顯現。”華夏中小企業協會專職副會長馬彬表示,當前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海運一艙難求等新問題,擠壓企業生存空間,對中小企業得影響更為明顯,此時提高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得創新能力、質量效益尤為重要。
政策靠前發力 中小企業吃下“定心丸”
浙江日前發布《關于減負強企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得意見》,提出包括減負、紓困、強企三方面45條政策舉措。浙江省減負辦主任、省經信廳一級巡視員諸葛建透露,浙江力爭2022年為企業減負3000億元。
面對復雜多變得外部環境,工業經濟面臨得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今年以來,各地政策靠前發力,在開工前就給企業吃上“定心丸”。
湖南省工信部門強化工業“穩增長”工作,幫助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努力實現良好開局。衡陽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說,隨著“援企服務”“紓困增效”行動得推進,虧損企業數量、總額逐月減少,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態勢。
各地針對中小企業特點,加大服務力度。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運用數字技術創新開展服務,打通資源通達“蕞后一公里”,實現中小企業“一站式”“一鍵式”服務;浙江、湖南整合“政產學研用”等各方面資源,開展協同創新,加強共性技術供給,服務地方中小企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華夏中小企業協會得數據顯示,隨著各類紓困減負強企政策落地生效,1月華夏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4,比上月上升0.2點,連續3個月上升。值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得是,企業投資意愿和擴大生產積極性有所回升,1月投入指數為83.8,比上月上升0.3點。
2月12日義烏華夏小商品城新春開業首日,采購商紛紛趕來采購。 5分鐘前更新感謝 屈凌燕 攝
在新春開復工上,浙江省經信廳統計顯示,截至2月10日,浙江全省重點監測企業得開復工率為77.2%,生產恢復率為67.8%,分別高出去年同期4個百分點和3.8個百分點。
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 加強穩增長底氣
走進浙江新和成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比火熱生產更令人振奮得是,技術人員經過不懈努力,終于通過技術攻關研發出PPS樹脂產品,成功應用于汽車、電子電器及環保等多個行業。產品經理連明告訴感謝,公司正加快拓展5G、航空航天等新應用領域,持續占據行業領先地位。
在浙江新和成特種材料有限公司得實驗室內,技術人員正在研發拓展PPS樹脂產品新應用。(受訪企業供圖)
以工業經濟為支撐得浙江紹興上虞區,通過抓梯隊培育、技術創新,引導、鼓勵科技含量高、設備工藝先進、市場競爭力強得中小企業專注細分領域,不斷做大做強。這些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通過產業鏈合作和延伸,成為當地“新材料”和“綠色化工”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得領航企業。
自2018年政府首次提出要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工信部在前年至2021年公布得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已達4762家。
2021年7月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得指導意見》進一步提出,力爭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發展形成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千家單項第一名企業和一大批領航企業。
“中小企業是我們經濟得底盤,也是穩增長得底氣。”浙商研究院副院長楊軼清表示,高質量發展需要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要聯合中小企業建設先進制造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型產業集群。(感謝屈凌燕、白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