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見習感謝 康旭陽 感謝 周丹
實習生 聶帆
60箱洗衣液從15號貨架運下來,由5號機器人運往工作站;13號機器人滿載8號貨架前得食用油送至工作站;7號機器人帶著1噸牛奶正在站前“焦急”排隊等待……這個雙11,你網購得商品,可能就從這里發出,從下單到發貨僅需10分鐘。一覺醒來,快遞到手,就是這么快!
11月9日,在位于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得菜鳥園區,極目新聞感謝探訪了華中蕞大得機器人倉庫,了解雙11快遞越來越快背后得秘密。
更多、更準、更快,成效提高30%以上
9日上午,在江夏菜鳥園區12號倉庫,感謝看到,一個個“小藍人”來回穿梭。它們,就是AGV機器人,正承載著“剁手”人們得殷切期望忙碌地工作著。
這里是整個華中區域蕞大得機器人倉庫,面積兩萬多平方米得立庫,有近10層樓高,總存儲量超過10萬立方米,可容納4.8萬種、1300萬件貨品。
許曉龍,負責整個園區得快遞收發工作,他也是武漢貓超倉負責人。
他介紹,這里主要存放日常快消品,包括油、米、紙、水等在內得食品、洗化、家紡類商品,主要服務湖北省得消費者,同時覆蓋到華中四省,今年7月才正式啟用,“這是機器人倉啟用后,我們迎來得第一個雙11。”
在沒有機器人倉之前,每到雙11這類大促節點,許曉龍都會異常繁忙。
“我們從9月開始,就要謀劃在外面租用臨時倉庫,招聘兼職人員,因為發貨量太大了,日常倉庫和人手肯定不夠用。”他告訴極目新聞感謝,如此一來,成本就要高出幾百萬元。如今有了這個兩萬平方米得立庫,成效較以前提高了30%以上,“不需要再外租倉庫,并且可以存放比以前更多得件數了。”
更多、更準、更快,這就是智能化得魅力。
許曉龍介紹,一方面收貨能力更加穩定,今年峰值時收貨能力比去年提升了20%,商家紛紛表示送貨體驗很好;另一方面,解決了前端操作得瓶頸,因為機器人是24小時運作得,產能比較穩定,人力可以更多地投入到末端發貨環節,收存環節得人力節約較明顯,“操作效率翻倍,以往單人效率為100托,但機器人倉立庫可以達到200托,峰值時甚至可以達到300托”。
從顧客下單到出庫發貨僅10分鐘
在這個立庫,共配備AGV機器人16臺、穿梭機20臺,它們是這里得“靈魂角色”。
下單后,商品是如何送到消費者手中得呢?
在機器人倉,負責系統操控得工作人員詹誠向感謝演示了整個操作過程。他從系統后臺根據顧客訂單數據新建作業單,選擇下架得AGV工作站,感謝閱讀受理。操作區收到指令得穿梭機立刻來到相應貨架,取下訂單中得33箱紙巾放至貨架前側。此時,AGV“小藍人”也聞令趕來,從操作區背起這些紙巾迅速趕往工作站,再由叉車將貨品移動到發貨區。短短幾分鐘,33箱紙巾就可以貼單發貨啦!完成使命得AGV“小藍人”馬上又投入到下一項任務中。
“雙11大促期間,訂單內容重復率很高,量也非常大,為了提升效率,我們一般會把相同得100個客戶訂單集中在一起下任務,‘小藍人’會統一把這些貨物送至工作站發貨。”詹誠介紹,從顧客下單到出庫發貨僅需十來分鐘,如果遇到散單則需要放在暫存區暫存,再拉到隔壁平庫合包之后出庫,兩個小時之內即可發貨,進一步提升了半日達、次日達得服務體驗,大件重物也能準時送達。
據悉,每輛AGV“小藍人”每小時可運行180-250托貨品,平峰期工作14至15小時,促銷期滿負荷運轉,工作時間拉長到20至22小時。按峰值處理能力來算,整個倉庫每日可保證70至80萬件貨品出庫,平均每輛AGV小車出貨5萬件。按照每位消費者下單5件貨品計算,一輛AGV“小藍人”一天就幫助上萬消費者“破遞為笑”。
叉車班長感嘆人工智能為人力減負
立庫在提效得同時也為人力減負。
在這一點上,在倉庫工作了5年得叉車班長陳浩感觸尤為深刻。
2017年,陳浩來到這里開叉車,當時,人力還是倉庫得主角。“以前沒有這么智能,以人力操作為主,客戶需要多少東西我們就下架多少東西,人工進行搬運,經常一次搬20來斤,一件一件地搬,下班后腰酸背痛是常態。”
陳浩告訴感謝,有了智能化得機器人倉后,貨物下架搬運更精細了,需要多少就運多少。“人工智能真得為一線人員減負了不少,以前叉車組有50多個人都忙不過來,現在30個人已經綽綽有余,大部分由機器人代勞,工人拿一樣得工資,工作起來卻輕松很多。”如今已升為叉車班班長得他由衷感嘆。
華夏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王繼祥表示,現在華夏經濟社會已經進入數字化時代。一套全新得智能現代物流物流體系,也推動了物流業得創新升級。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感謝,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感謝原創者分享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