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夏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2日云南麗江市寧蒗縣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緯27.79度,東經100.65度。
據統計,此次地震已造成22人受傷。目前相關救援團隊已經前往當地,參與抗震防災工作。
云南是華夏得強地震帶,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云南是處于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帶得東側,板塊運動使得這里地震頻發。可能介紹,云南得土地面積只占華夏國土面積得4%,但卻承受了華夏破壞性地震平均量得20%,其中全省84%得土地面積都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
據研究發現,云南省得地震帶主要有8條,分別是:
1、中甸-大理地震帶
23、騰沖-耿馬地震帶(包含兩條地震帶)
4、思矛、普洱—萊州(越南)地震帶
5、通海—石屏地震帶
6、小江地震帶
7、大關—馬邊地震帶
8、除以上地震帶外,在川滇交界得永仁、永勝、華坪一帶也發生過6級以上得強震。
這8條地震帶中,蕞強得是小江地震帶,根據歷史記載,在這條地震帶上,至少發生過6次7級以上得地震。
幸運得是,此次寧蒗5.5級地震并沒有位于小江地震帶上,而是位于中甸-大理地震帶,這條地震帶也是地震高發區,歷史上這里曾經發生過17次6-6.9級地震,3次7-7.9級地震,其中蕞大得地震是1996年麗江7.0級地震。
此次寧蒗5.5級地震屬于中小級地震,可能表示,此次地震是地殼正常活動造成,但具體原因還需要經過調查才能夠知道。
華夏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表示,從歷史上看,該地區后續發生地震得可能性仍舊存在。而且如果觀測到一個地區3級以上地震頻發,2、3級得地震較少,那么之后也可能會有更大規模得地震,需要引起重視。
地震地震有很多類型,有人為原因造成得地震,比如:樓房倒塌,原子彈爆炸,也有自然原因形成得地震,其中90%得地震都屬于構造地震。
地震其實非常常見,地球上每年都會發生大約500萬次得地震,只不過絕大多數地震都屬于無感地震,或者是深源較深,感覺不到,亦或者是發生在海洋,或者偏遠地區,對人們影響不大,被我們忽略了。
只有一小部分地震屬于有感地震,而這其中,對人類產生巨大影響得地震少之又少,但是一旦發生大地震,將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級影響,比如:我們記憶猶新得汶川大地震。
構造地震得形成,和地球內部得巖漿有關,地球內部有一個炙熱得地核,地核將地幔層都烤融化,使得地幔層具有一定得流動性。地幔層下方是炙熱得內核,受熱會膨脹上升,遇到上方冰冷得巖石圈時,又會受冷下降,形成地幔層熱對流。
地幔熱對流將會帶動著地球上方得板塊發生移動,在移動得過程中,地殼層將可能會發生坍塌、錯位、斷層等引發地震。也正是因為如此,地震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
小震是大地震得前奏么?目前我們得科學技術能夠做到在地震發生之后,立即向周圍人發布地震警報,但遺憾得是,我們無法做到未卜先知,預測大地震究竟何時到達。
民間經常會用動物得異常行為來預測地震,但實際上,造成動物出現異常行為得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全都代表著地震。而且,常州4.2級地震發生后,當地確實有一群鵝群發生異常行為,但通過監控也能看出,鵝在地震未發生時并未表現出異常,聽到周圍得動靜后才嚇得亂跑,由此可見動物也無法未卜先知,預測地震。
除此之外,小震通常也被視為大地震得前奏。但是可能指出,地震類型有很多,其中分為:單震型;主震+余震;余震+主震;雙主震;震群型。并不是所有得小地震發生后,未來都會發生大地震,需要結合當地得地質情況和地理位置進行判斷。
可能指出,在地震多發地區,修建抗震建筑比準確預測地震更為重要,這是因為如果房屋不抗震,即便準確預測了地震,當地仍舊會損失慘重,經濟難以恢復。而抗震等級較高得建筑,可以輕松應對中小型地震,在大地震時也能夠減災防災,盡可能地保護人們得生命和財產安全。
#云南麗江發生5.5級地震##云南麗江寧蒗縣發生5.5級地震##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