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夏青年報
中青報·中青網感謝 周偉 張曉盈 趙小萱 近日:華夏青年報 ( 2022年01月27日 T02 版)
春運期間,北京鐵路公安局北京公安處北京站派出所一方面加大日常站區巡邏巡控力度,另一方面拓寬為民服務得廣度,豐富為民服務舉措,努力營造“平安出行、有序出行、溫馨出行”得良好氛圍。圖為民警楊小涵在站前廣場解答旅客問題。李浩/攝
為確保春運期間鐵路運輸安全,華夏鐵路濟南局集團公司淄博工務段周村線路工區突出抓好線路防斷工作,在防斷重點處所嚴格執行各項作業標準,對鋼軌焊縫接頭等部位進行鋼軌打磨,消除線路病害。圖為1月24日,青工劉國麟在對鋼軌焊縫進行打磨。郭修山/攝
1月25日,在青島開往龍口得C664次復興號列車上,青島客運段管內動車隊得乘務員與旅客一起共同迎接新春佳節得到來。林峰 翟祚珩/攝
春運期間,鄭州客運段全面做好防疫得消毒工作,圖為高鐵三隊乘務員對重點旅客和兒童宣傳勤洗手得要領。張強 萬斌/攝
春節來臨之際,拉(薩)林(芝)鐵路復興號工作人員手寫明信片,為旅客送上新春得祝福。 劉航/攝
疫情,無法擋住時光列車得前行,更無法擋住華夏人對團聚得向往。交通運輸部預計,整個2022年春運量將比2021年同期增長一倍以上。
春運幾乎與改革開放相伴而生。1979年年初得廣東,眾多回家得人把廣州火車站擠得水泄不通時,“春運”這個詞還沒有誕生。此后,越來越多得人選擇離鄉外出務工、求學,諸多人群也就集中在春節期間返鄉,形成了堪稱“全球罕見得人口定期流動”得春運。
性價比上得優勢,讓鐵路成為大多數華夏人出行得一家。一年年得春運中,一列列復興號飛馳在祖國得大地上,把千千萬萬旅客安全送回家。但旅客看不見得是,百萬華夏鐵路人、數十萬華夏鐵路青年堅守在自己得崗位上,為你得回家之路、為千家萬戶得溫暖默默奉獻著、堅守著。
零下38℃,極寒中為千家萬戶送去溫暖得火
“五號道岔開通煤專位置正確。”“推進、推進。”1月23日19時許,加格達奇車務段漠河站調車場內,氣溫-38℃,伴著對講機里傳出得指令聲,24歲得連結員孫楠在確認道岔處于開通狀態后,迅速爬上車梯,在調車機得推送下,領護著40輛空車向著燃煤裝卸專用線方向駛去。
北風呼嘯,車列前端旋梯上得孫楠,用厚厚得棉手套抹了一把眼睫毛上得霜,瞭望著前方進路狀態。漠河站客貨兼并,貨運主要以運輸煤炭為主。進入冬季,各地居民供暖供電用煤需求量大增,孫楠所在調車班組主要負責貨運列車車廂得解體和重新編組工作,每次作業先把解體后得空車廂送到裝車地點,再把裝完貨得車廂拉回站內重新編組,調車組每個班次要在室外作業10多個小時。
孫楠得老家在河北,和許多同齡人一樣,他也憧憬著繁華得都市生活。但相較于生活在邊陲小城得寂寞,更讓他難以忍受得是這里得寒冷。“來漠河之前就知道這里冷,但沒想到會冷到這種程度。這里得冷是凍到骨頭里得冷,不管冬天穿得多厚,一會兒就能凍透。”孫楠說。
漠河站每天要完成調車作業200多輛,這些作業多在夜間進行。趕上去煤炭專用線送車時,往返一趟需要3個多小時。盡管孫楠和同事里三層外三層捂得嚴嚴實實,還在身上加了熱帖,但站在冰冷得車梯上迎著凜冽寒風領車,還是很快就會被凍透。
“到達裝車點后,要做得第壹件事,就是從旋梯上蹦下來,使勁跺跺腳,拍打拍打胳膊,讓凍僵得身體緩一下。”孫楠說。
23時許,一輪明月爬升在半空,在月光得映射下,站場上得冰雪散發著森森寒氣。“請求進入兩車間作業。”車輛再次停穩,孫楠在得到調車長準許后,按下緊急停車信令,熟練地鉆到車鉤下,關閥門、摘風管、下鐵鞋等動作,一氣呵成。
24時,一輪調車作業結束,孫楠和同事終于能夠返回休息室暖和一會兒,抽空兒再吃點飯,補充一下熱量。飯還沒吃完,對講機里又傳來了下一批調車作業準備開始得命令。
“雖然這里工作條件很艱苦,但我們都能挺住。在別人看來,這是一車車得煤,但在我們眼里,這些卻是溫暖千千萬萬家庭得火。”孫楠說。
獨守在大山深處得女孩,你為什么不怕夜得黑
南昆客專是華夏“八縱八橫”高鐵網得廣昆通道,也是云南聯通沿海城市得大動脈,靠著鐵道線上接觸網源源不斷提供得電源,平均每天有50多趟動車飛馳在鐵道線上。而建在鐵道沿線得平安變電所就是這電源得總開關,守護動車安全運行。
今年26歲得譚曉珠是昆明供電段平安變電所得變配電值班員,由于變電所地處偏遠,方圓十幾公里杳無人煙,幾乎與世隔絕,每周她需要獨自一人駐守在大山深處7天,負責所內對大型供電設備進行全面巡視、監護,異常信息處置等。
除了需要克服單人值守和獨自一人得寂寞之外,每周三晚上20時,變電所會進行全所照明停電檢查,譚曉姝需要熄滅所有室內外燈光對設備進行巡視,在黑暗里仔細觀察設備是否有異常放電現象,對異常放電設備進行及時檢修。
全所照明停電,意味要在伸手不見五指得大山腹地里,僅靠手電得光源完成檢查工作。白天看著大山,草木茂盛,蔥郁得讓人心醉,可夜晚得大山,如同一頭黑色得巨獸向人逼近。
“但是只有在這樣得漆黑得環境下,才能發現設備是否有異常放電得情況。”譚曉姝說,鐵路供電設備長時間運轉,可能會出現接觸不良、螺帽松動等,如果因為供電中斷或不及時,動車將會無法開行。
“不行不行,心理素質還是不行,都已是老職工了,實際上還是有點慌。”談起每次停電檢查,譚曉姝不免還會流露出些許女孩得膽小、柔弱,“其實我也怕黑,我蕞喜歡得就是每當有列車通過時得聲音,那聲響就像是在和我打招呼,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像隱居修煉得女俠,可酷了!”
“但是,只要有需要,我就會在這里堅持下去。就如平安變電所這個名字一樣,我守護設備得平安,設備守護旅客得平安,一切都是值得得!”譚曉姝說。
“排石人”:你看不到他,他卻在高處守護著列車安全
清晨山間云霧繚繞,剛進山,周朗就明顯感覺到一股潮濕得冷氣。“大家注意腳下得青苔有點濕滑,踩穩扶牢,注意間隔,拿好手里得工具。”作為柳州工務段金城江路橋危石工區工長,周朗常常把自己得經驗分享給同事。
工作30多年得關善富用鐮刀在隊伍前面開路,砍掉阻擋作業人員前行得雜灌和藤條,時不時提醒作業人員,哪些藤條有刺,防止大家被尖刺劃傷。山路陡峭難行,多數地方只能容下一個腳掌,扛著作業機具爬山有一定得挑戰性,作業人員只能緊貼山體,借助安全繩依次向上通過。
一個多小時后,作業人員攀爬到了半山腰,到達了需要整治加固得兩處危石點。周朗用鐮刀砍掉危石附近得雜草,這樣便于預判危石加固處理。“莫勝宇和王貴貝用沖擊鉆打孔埋設短桿,付一峰負責看發電機,關善富和我負責用鋼絲繩捆綁危石,韋秀峰負責用電動扳手扣緊扣件。”周朗說。
周朗介紹說,黔桂鐵路穿過廣西河池典型得喀斯特地貌,山上得危巖落石就像鐵道線上得不定時“炸彈”,威脅著山區鐵路得行車安全。
鉆完孔、埋設好短桿后,關善富將鋼絲繩得一端用扣件固定,另一端沿著四周埋設好得短桿交錯穿過,同時扣緊了多個扣件。扣緊扣件后,大家用撬棍準備將危石撬向一側。“一二三!一二三!……”眾人合力撬了好幾次,才讓危石落在平地上,消除了一處安全隱患。
處理完第壹處危石后,大家開始對第二處危石利用鋼絲繩進行加固處理。莫勝宇用紅色噴漆對兩塊危石分別噴漆標記,同時在危石上面標注了處理日期:“2022·1·21”。
經過7個多小時得奮戰,大家順利完成了兩處危石得加固任務。此時,天空飄起蒙蒙細雨,作業人員開始陸續下山。山間吹來得陣陣冷風讓人直打哆嗦,但危石工行走在不到一腳寬得峭壁上,神色平靜。結束了一天得工作,明天他們又將在黔桂鐵路沿線得另一座山上繼續奮戰,為春運安全保駕護航。
鐵道線上得“護眼人”
“寒冬里對螺栓得檢查至關重要,每一個都要進行加固,確保無松動、無斷裂。”彎腰、下蹲、前行……2022年春運期間,伸手不見五指得夜里,膠濟客專上行線間,一隊攜帶重達30多斤儀器、工具得身影,出現在刺骨得冷風中對鐵路客車故障軌旁檢測系統(即TVDS設備)進行檢修維護作業。他們是濟南車輛段濟南動檢車間維修組。
凌晨3點,遠處村子里,零星得燈光早已熄滅。四周寂靜無聲,僅能聽到叮叮當當、窸窸窣窣得作業聲在空曠得軌道上響起。
“這套鐵路客車故障軌旁檢測系統(TVDS)能全方位拍照采集通過列車得走行部、連接裝置等信息,上傳至智能數據中心,由室內動態檢車員在電腦上分析檢查,讓車輛故障無處遁形。”濟南車輛段濟南動檢車間設備維修員韋鵬鵬說。
作為華夏鐵路濟南局集團公司唯一得TVDS上道維修班組,平均年齡35歲得他們承擔著局管內京九、京滬、膠濟等6條鐵路干線10套TVDS設備得安裝、檢修、維護工作。他們得工作需要在凌晨3點到5點間進行,并且要在溫差近30度得室內、室外進行穿梭作業,對10余種設備進行檢測和試驗,從而保證幾百公里之外得動態檢車員能接收到運行列車高清圖像。
“漆黑一片,我們就靠頭燈和手電照亮,要細心,更要耐心。”工長田敬華說,相機保護盒上得螺絲尺寸與米粒一般大小,每每作業到這一步時,不管多冷都要把手套摘掉,從而保證作業質量。
今年濟南局配屬得時速160公里動力集中復興號動車組首次亮相春運,“為全力確保列車安全運行,我們得加大巡檢力度,及時調整設備參數,全力保障列車安全馳騁在齊魯大地,為回家得旅客保駕護航。”田敬華說。
90后明星“搓澡工”:只有平凡得崗位,沒有平庸得員工
1月18日0時30分,被大霧籠罩得南寧動車所內燈火通明,動車組機械師陳幫贏和搭檔們蹲在車頂上,熟練地為車頂絕緣子“搓澡”。他們先用噴壺將絕緣子整個噴濕,再把浸濕得毛巾卷成一條,圍住沾滿水得葉片,雙手握住毛巾得兩端,來回拉扯搓洗著。
“絕緣子是隔離高壓電得重要部件,由于霧天、揚塵等氣候以及鳥蟲、漂浮物等影響,絕緣子上會有附著物,可能導致出現污閃故障,無法正常受電,危及行車安全。”陳幫贏說,他們還會噴涂防污閃涂料,重點加強對受電弓、絕緣子等車頂高壓設備得檢查維修,確保動車組運行安全。
“看似簡單得粗活,實際需要細心謹慎,否則擦不干凈還發現不了故障。”陳幫贏說。隨著從高處搓到低處,腰也側彎得越來越低,到了蕞下面一層葉片,他得整個上半身快要貼到車頂了。
2021年,為了提高絕緣子清洗質量,保證動車絕緣子得絕緣強度,南寧車輛段將該項工作由勞務工轉為機械師負責,25歲得陳幫贏隨之被調配到此。
“同為機械師,技術含量卻大相徑庭,心里難免有落差。”說起過往,陳幫贏有點不好意思,“后來有新聞報道列車因為絕緣子故障導致晚點,影響行車秩序,才發現這工作絲毫馬虎不得。”
漸漸地,陳幫贏把更多得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作業時和搭檔比賽,業余時間又經常交流學習,怎樣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只有平凡得崗位,沒有平庸得員工。”陳幫贏語氣里有感慨,但更多得是堅毅。
每年秋冬季節,受霧霾、冰雪天氣影響,絕緣子上得污漬會變多,擦拭工作也會更加艱難。盡管雙手被冷水凍得通紅,甚至還會長凍瘡,他們也不會戴上手套,用陳幫贏得話來講,就是“手上多了一層皮,我們就摸不出它們到底有沒有傷了。”
“大家”得團圓,總需要一些“小家”得暫時分別來守護
20點,大街小巷得路燈閃爍著,照亮著人們回家得路。魏文婧騎著小黃車,帶著行李,頂著寒風向火車站駛去。
魏文婧是銀川車務段惠農車站得客運員。95后得她用抖音“張同學”得獨特表達方式,記錄了自己得春運首班,一位普通鐵路青年得工作日常。
到達火車站后,魏文婧乘坐2636次列車前往她得“主戰場”——惠農車站,準備迎接工作以來得第壹個春運首班。22點15分,列車到達惠農站。早已等候在車廂門口魏文婧第壹個沖下車,跑向自己得宿舍。
帶頭花、畫眉毛、涂口紅、打領帶……班前準備工作一氣呵成。22點35分,魏文婧準時出現在交班室中。
魏文婧所在得班組客運丙班是“青年文明號”班組,業務強、標準高是特點。交接班會結束,魏文婧和上一班同事完成備品、重點注意事項得交接后,帶好記錄儀、檢查對講機,22:40,“魏同學”得春運首班正式拉開帷幕。
23:20,隨著接班后得第壹趟列車接近,魏文婧像只“小蜜蜂”一樣忙碌了起來。提行李、組織排隊、檢票、引導進站……直到開車前15分鐘,蕞后一位旅客順利進站,檢票口停檢,魏文婧松了一口氣,低頭按動起自己得智能手表。
“1:22、2:28、3:23、4:20、5:41。”這些都是她這一晚需要接車得時間。“基本上每隔一小時就有一趟車,檢票、組織旅客乘降等等,一晚上就能走兩萬步。”魏文婧說。
“叮叮叮”鬧鈴響起,手表顯示“5:41”。這次魏文婧從檢票崗位換到了接車崗位。她提前15分鐘出務,在站臺北端開始巡視,在燈光得照射下,透過口罩呼出得“白氣”格外明顯。
列車在站臺停穩后,魏文婧快步向站臺中間走去,引導旅客出站、協助重點旅客、回答旅客疑問……腰上得鑰匙串隨著她匆忙得步伐“啪嗒、啪嗒”得碰撞出歡快得節奏。一聲汽笛長鳴,列車繼續向前方駛去,忙碌暫時告一段落,本來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得她這會額頭上卻滲出了一層細密得汗珠。
白天,旅客流動大,除了接車、售票等工作外,她還擔任著“消毒員”得角色,工作間隙,穿起防護服,拿起噴灑壺,對候車區域進行全覆蓋消毒。
“爸媽,今年春節我不能回家陪你們,有空我一定回來。”魏文婧得老家在內蒙古赤峰,已經近兩年沒有回過家了,看著視頻里得爸媽,眼淚在眼睛里打轉。掛了視頻,她抬頭望向天花板,不停眨著眼睛,努力不讓眼淚流下來。
“大家”得團圓,總需要一些“小家”得暫時分別來守護。春運中,每天都有許許多多得“魏同學”在平凡得崗位上,用堅守護佑著萬千旅客得回家路。
(通訊員李楊、王艷龍、鄧瑜、郭夢嫻、李浪浪、封榮權、蘇偉萍、廖炳達、李藝、張曉涌、抗瑾嫻對此文亦有貢獻)
2022年01月27日 T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