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烏魯木齊1月10日電 題:新疆和田:產業“鋪”進村 脫貧路行更穩
作者 胡嘉琛
近日,記者前往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吐外特鄉兔產業園采訪途中,曾幾次向村民詢問路線,無一例外,村民們都知道“兔子場”的位置。兔產業園廠長李濤年的一番話解了惑,“園區用工都是本地村民,并且貧困人口優先就業,能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業脫貧,‘兔子場’自然像地標般存在。”
墨玉縣位于新疆西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屬干燥荒漠氣候。“首先,這里的自然條件適合發展兔產業。其次,當地政府有發展規劃且勞動力充足。”李濤年告訴記者,2019年3月,天馭集團開始在墨玉縣英也爾鄉、吐外特鄉布局含養殖場、屠宰加工廠在內的兔產業鏈。
產業鏈“鋪”進村,村民成為最直接受益者。“2017年,我還是貧困戶,2019年,我在兔產業園拿到每月4000元(人民幣,下同)的工資。”庫熱木拉·艾合買提尼亞孜告訴記者,此前曾嘗試家庭養殖牲畜,但規模小,收益微薄。如今,包含自己在內的眾多村民,可以依靠兔產業脫貧。
“目前,兩個鄉的兔產業園已提供200余個工作崗位,其中,貧困人口占80%。待產業鏈形成,預計將提供養殖、屠宰、加工、包裝、運輸等600余個就業崗位。”李濤年稱,民眾都可以參加免費培訓,之后,優秀者能在園區就業,其他村民可選擇代養種兔,企業有償回收。
“產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產業”的模式,已成為新疆和田地區脫貧的重要“動力”。和田地區加快推進紡織服裝、電子組裝、食品加工、鞋襪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如今的和田,縣一級有龍頭企業,鄉鎮一級有規模企業,村有衛星工廠,戶有小作坊。
和田地區皮山縣喬達鄉巴什拉克比納木村,同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該地土質鹽堿度高、沙化嚴重。如何脫貧?有關方面駐村工作隊經走訪調研發現,隨著皮山縣庭院改造項目推進,村里民眾對沙發的需求量增大,到皮山縣城買沙發,價格高、路途遠……
在此契機下,皮山縣首家村級沙發廠在比納木村誕生。“沙發長4米,皮革品質好,坐著也舒服,十年內保證質量。”沙發展銷廳內,阿卜來提·賽迪艾合麥提向顧客詳細介紹著產品。他告訴記者,每天,附近鄉鎮的村民都會來這里挑選沙發,日均能賣出7套左右。
此前,阿卜來提靠種植小麥玉米謀生,每年僅有2000多元收入很難養活一家五口人。村里開了沙發廠,他不僅當搬運工,還兼職銷售,“2019年5月,我到沙發廠上班,一個月基本工資1500元,每個月能賣出15套,加上提成一個月工資有3000元到3500元。我相信離脫貧已經不遠了。”
2019年起,和田地區引進紡織服裝、鞋襪制作、畜禽養殖、電子裝配、玩具制作等企業超400家,衛星工廠發展到近900個,農民合作組織逾1000個,從而帶動就業超10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就業近5萬人。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新疆和田地區實現27萬人脫貧,2020年計劃再讓超7.6萬人摘掉“貧困人口帽子”。到2020年底,和田地區將實現全部人口脫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