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甕安地處黔中腹地,有著厚重得歷史文化底蘊。甕安縣融已更新中心開辟《印跡·甕安》專欄,沿著千年古邑深入挖掘甕安歷史文化和民族民間文化,讓更多得人了解甕安歷史,熟悉軼聞掌故。
小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農諺有“小滿不滿,干斷田坎”,“小滿不滿, 芒種不管”。用“滿”來形容雨水得盈缺。甕安舊時偏遠地方小滿日有“祭車神”得習俗。人們在水車上放上魚肉、燃香明燭祭拜車神,祈求車神保佑糧田能有充足得水源澆灌。
四月八為佛誕日,也稱浴佛日,舊時廟宇里當天要浴佛,儀式一般是在佛殿或露天凈地舉行。在寺廟前置小浴亭, 亭內供釋迦小像,旁貯浴佛水,佛水是由甘草、百香草等藥草煮煉而成,信徒每勺水淋佛, 后飲之:吃齋會,由僧家召集,善男信女套在農歷四月八日赴會,念佛經、吃齋,然后與會者交“會印錢” 吃齋飯,飯菜有面條,蔬菜和酒等。在浴佛節(jié)期間,人們要討浴佛水。過去每年得農歷四月初八,甕安民間有放生、求子得習俗。這天,不育婦女多去拜觀音和送子娘娘,討一個泥娃娃,以紅線繩套住脖子,號稱“拴娃娃”;有得還將泥娃娃碾碎以水服下,認為這樣能懷孕生子。
農歷四月八又是牛得生日,稱“牛王誕”,又稱“牛王節(jié)”。牛是農耕文化得重要象征之一,因此人們把愛牛之心也帶到節(jié)日里,過去甕安農村飼養(yǎng)牛得人家四月八要祭牛王神,在牛圈門前擺放刀頭酒禮并焚香化紙,祈求牛王神保佑牲畜順遂,還要給牛喂五谷雜糧。
農歷四月十八日,是泰山廟神誕生日,又稱“祈嗣日”,有“四月十八,奶奶廟上祈娃娃”得說法,人們到奶奶廟燒香祭祀,領請泥娃娃,以祈求福祿雙全,多子多孫,廟會熱鬧非凡。甕安過去有得人家這天要在廟會上求“符”回家貼在門頭上, 認為可以消災解難、 送子送福,還有得人家這天請巫婆神漢跳儺戲驅除病魔。
四月二十八為藥王節(jié),甕安稱“藥王會”。
來歷有三種說法: 一說四月二十八日是藥王孫思邈得生日,四鄉(xiāng)百姓念其濟世行醫(yī),造福于民,進廟焚香祭祀,求醫(yī)問藥;二說此日孫思邈在四川青城山著成《千金方》,留給后人祛病消災,而后白日飛升成仙,人們感謝他留仙方于人間治病教命,而赴廟祭祀;三說唐太宗李世民得公主得了疑難病癥,遍請名醫(yī)國手久治不愈,后來孫思邈藥到病除,于農歷四月二十八被唐太宗封為“藥王”,后人才于此日集會藥王廟,焚香祭祀,頂禮膜拜。
四月二十八當天行醫(yī)之人要擺上香案,備供品祭拜藥王祖師。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四月二十八這三天也是過去農村觀察天氣得三個節(jié)點。過去,珠藏片區(qū)有若四月初八和四月十八不下雨,四月二十八一定會漲“藥王水”得說法。
總第31期
整理自《甕安傳統(tǒng)禮俗》
感謝:實習:晏青霜 編審:李嶠橦
審核:李永春 監(jiān)制:王富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