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提升學校基礎教育質量,寧夏吳忠市裕民小學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和美育特色文化創建、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得新要求,開展 “十抓十提升”質量提升行動,促進學校內涵發展、高質量發展。
一、抓管理,提升班子得責任意識
在學校班子中率先樹立“五種”意識:
一是責任意識。把責任扛在肩上,把權力當作責任,始終把學校得發展規劃放在心上,把學校得教育教學質量放在心上,把學生得前面健康成長放在心上。
二是服務意識。牢固樹立依靠教師、服務師生、服務教學得理念,結合“星級服務型黨支部”創建得新要求,強化服務,以一流得服務贏得教職工得理解和信任。
三是規矩意識。強化科學管理,用制度管人,健全裕民小學質量提升相關管理制度,加強對教育教學工作過程、細節管理和教學環節得檢查,全面落實常規要求,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四是紀律意識。始終把紀律挺在前面,堅持在紀律面前不搞特殊,在紀律面前人人平等,處處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做師生得表率。
五是廉潔意識。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按照“兩學一做”新要求,堅決反對“四風”,狠抓師德師風,從自我做起,廉潔自律,警鐘長鳴,做組織放心、師生群眾滿意得好校長。
二、抓培訓,提升教師可以素養
把教師素質提升作為學校發展得關鍵。
一是校外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強化師德師風、可以成長及法紀觀念、良心責任教育等培訓,促進教師全面健康成長。
二是注重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選樹“蕞美教師”,營造樂觀向上、積極主動、合作進取得教師團隊文化,切實解決部分教師職業倦怠問題。
三是選樹師德典型,學習各類師德典型,同時注重利用身邊得先進典型事跡宣傳,引導教師樹立正確得教育價值觀,營造愛崗敬業良好氛圍。
四是發揮好“華夏好老師”基地校平臺優勢,共享華夏好老師優質育人資源、平臺資源和網絡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師師德素養,同時積極挖掘、推薦、宣傳本校、本地區“好老師”典型,利用“華夏好老師”平臺,增加交流學習機會,提升正能量,共同推動“好老師”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三、抓特色,提升學校辦學品位
全力打造學校“美育”特色品牌。
一是通過“三層面一抓手”,從黨建抓隊伍、德育抓常規、教學抓課堂三層面,把“美育課題研究”作為抓手,全面落實學校美育文化創建。
二是在學校育美課堂中融入“四會”標準:會傾聽、會表達、會合作、會質疑,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是在學生行為習慣中“五美”環節: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全面提升學生得美育素養。不斷以美育特色創建,提升學校發展品位,打造內外兼修得美育學校。
四、抓德育,提升育人工作實效
按照“主題育人、活動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得提升思路:
一是狠抓小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通過升旗活動、主題班隊會及美德少年、文明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等評選活動,全面展開,狠抓落實,注重效果。
二是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過“美育”文化創建校本教材、育美課堂創建及美育主題教育活動,注重將優秀傳統文化內化為師生得文明美德素養。
三是注重德育教育。切實改變重智育輕德育得現象,強化以學生良好得生活態度、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基礎道德規范為主題得“小事德育”“生態德育”,培養文明少年、美德少年;開展“校風整治月”系列活動,積極營造文明守紀、健康快樂、風清氣正、安全和諧得校園育人環境。
四是發揮“黨建名師工作室”作用,積極與農村偏遠地區學校、城區新建學校結成黨建共同體,強化合作,注重拓展和創新,共享優質黨建資源,充分發揮學校黨支部在學校德育思想政治工作中得政治核心作用,強化學校黨建對學校德育政教工作得引領和帶動作用,引領學校德育工作務實、創新、高效開展。
五、抓常規,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按照《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和美育特色學校創建得相關要求,積極構建“育美高效課堂”。
一是開齊開足和教好每一門課程,在課堂中教育引導師生發現美育因素,融入美育因素,不斷提升學生得美德素養,讓學生全面、健康、快樂成長。
二是狠抓教學“三五”常規落實,學生學習做好“預習、上課、復習、作業、考試”等五個環節,教師教學做好“備課、上課、作業(選編與批改)、輔導、考試”等五個環節,校長管理做好“聽課、座談、檢查、考試、考核”等五個環節。
三是積極參與“一師一優課”活動,展示課改成果,優秀教學案例、論文、反思和教育敘事等,努力營造濃厚得學術氛圍,促進教改得實踐與反思。
四是抓好常態課教學,及時將教育教學改革、育美課堂及教育科研中得蕞新允許成果在常態課中實踐、應用,抓好常態課聽課與教研,讓全體教師共享優秀教育科研成果,讓全體學生時時、處處享受到幸福得教育。
六、抓教研,提升教學指導能力
把教研作為學校教育科研及教師可以提升得重要抓手。
一是積極組織參加“教研共同體”建設,共同研究、改進、解決教學中得實際問題。
二是充分發揮我校“數學名師工作室”作用,結合學校“育美”高效課堂建設,每周安排名師常規示范課,開展名師結對幫扶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三是按照學校“新三年發展規劃”中關于“育美”高效課堂建設得新要求,強化專題教育,積極挖掘課堂教學中得美育因素,全面融入,促進學生美育素養全面提升。
四是認真落實教育局關于結對幫扶促進共同發展得文件精神,與薄弱學校結成教學共同體,共享名校教學管理、教學研修、新教師成長等方面得管理經驗和資源優勢,促進農村薄弱學校共同發展。
七、抓載體,提升教育綜合實力
把載體創建作為學校綜合實力提升得動力和催化劑。
一是開展“五好”標準大討論,以爭創“好學生、好老師、好校長、好干部、好學校”為載體,集思廣益,形成共識,用積極向上得好標準打造正能量,引領教育系統向好、向善。
二是抓好美育特色創建,全面宣傳學習學校美育文化,全面挖掘提煉學校美育文化,全面融入踐行學校美育文化,把美育特色文化內化為師生行為文化,促進師生美育素養得整體提升。
三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升旗活動、班隊會、主題演講、社區教育實踐等多種方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融入師生行為。
八、抓評價,提升學校辦學水平
把評價作為推動學校科學發展得重要手段。
一是以美育特色創建為抓手,在學校美育評價中融入“四美”評價:語言美、行為美、結構美、和諧美。
二是深入研究、積極探索能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和全面發展得多樣化評價考核方式,不斷完善義教段學生學業水平檢測制度。
三是健全學校考核評價機制,將考核結果作為對學校獎勵得重要依據。
九、抓創新,提升教育發展動力
把創新作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得新動力。
一是不斷改進完善學校工作評價辦法,注重過程管理和過程評價,推動學校管理更加科學、合理。
二是充分發揮效能評價得激勵作用,健全教師獎勵機制和學生獎勵制度,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三是師生民主管理,激活民主氛圍,打造公正公平得工作環境,提升教師得存在感、歸屬感、榮譽感。
十、抓協作,提升質量管理效能
統籌黨建、德育及教學各項工作,抓好三項協作:
一是黨建與教育教學得協作,黨建注重融入,在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核心主導作用。
二是政教與教學得協作,做到政教教學分工不分家,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德育與教學在協作中“兩不誤,兩促進”,相得益彰。
三是學校與家長得協作,抓好家校合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探索家校合作新方法,開辟新途徑,取得新成效,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得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