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由市住房城鄉建委組織編制得《重慶市建筑業“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出爐。
市住房城鄉建委自己截圖
《規劃》系統梳理了“十三五”期間我市建筑業發展取得得成效,并提出在“十四五”時期,需實現得“總產值、增加值、高等級資質企業數量”等12項預期性指標,及“裝配式建筑實施比例、新建綠色建筑占比”等6項約束性指標。
市場規模與企業能力發展目標
市場規模效益實現新突破。到2025年,建筑業總產值達到12000億元,增加值突破4000億,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10%左右。
大力培育壯大高等級資質建筑企業,全市建筑行業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競爭力、帶動力得到明顯增強。力爭到2025年,全市施工特級資質企業達到15家,全過程感謝原創者分享骨干企業達到60家,工程總承包領域骨干企業達到100家,工程監理綜合資質企業達到5家;年產值50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2家、30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4家、10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13家。
行業人才及隊伍建設發展目標
培養一批優秀企業家、高素質得技術及管理可能和能工巧匠,以及滿足工程建設需要得可以技術人才、復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產業工人規模不斷擴大。
力爭到2025年,完成培養適應行業高質量發展得可以技術人才及技能人才60000人以上。在培養得技能人才中,力爭有中級技能等級以上人員占比80%以上。培養一批建筑企業自有工人,建筑工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考核評價體系基本健全。
工程質量安全水平提升目標
質量安全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安全風險防控機制不斷健全,質量安全管理方式不斷創新。工程質量常見問題治理取得顯著進步。蕞大程度減少一般事故發生、有效防范較大事故發生、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施工現場形象品質持續提升,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不斷提升。
建造與科技創新目標
全市建筑業總體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形成適合市場需求得建筑技術體系。
到2025年,全市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得比例達到30%以上;實現新建綠色建筑占比達到百分百;建設現代建筑產業園17個以上;推進BIM在工程項目中得應用,力爭國有投資重大項目及公建項目實現設計階段BIM技術全覆蓋,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智慧工地”建設覆蓋率達百分百;打造智能建造領域重點實驗室不少于1個,發展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不少于3個。
行業治理現代化目標
信用評價體系持續完善,市場各方主體行為更加規范,建筑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統一開放、公平有序得建筑市場規則和格局形成,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監理、造價感謝原創者分享、檢測行業誠信監管實現全覆蓋,市場聯合監管體系初步構建,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市場監管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
近日:重慶發布 文字:陳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