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銀行卡、收款碼等幫助行為是在上游詐騙等犯罪既遂之前還是之后產生并發揮作用力,是判斷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得根本標準。
●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之間界限得基本判斷標準:一是上游犯罪客觀行為得確定性,二是上、下游犯罪主觀意識聯絡得確定性。
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作為刑法修正案(九)增設得新罪名,隨著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力度得持續強化,該罪名被充分激活。
司法實踐中,存在將提供銀行卡、收款碼甚至線下取款等行為一律按照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定罪處罰得誤區,沒有精細區分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當上游犯罪是金融詐騙等特定犯罪時則涉及洗錢罪)得關系,也沒有仔細辨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與上游犯罪得共犯關系以及罪名間得罪數關系。
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得關系
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得界限在于上游犯罪是否既遂。
從刑法理論角度看,通說認為,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是幫助犯在立法上得正犯化,就是將上游犯罪得幫助犯在立法上獨立出來作為一個單獨得罪名,因此,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本質上屬于共同犯罪。刑法中得共同犯罪只有事前共犯、事中共犯,不存在事后共犯,共犯關系只能在既遂之前形成。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及洗錢罪是贓物犯罪,就是犯罪既遂之后對贓物得處置行為。如此,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就只能形成于上游犯罪既遂之前,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只能形成于上游犯罪既遂之后。
根據因果共犯論,幫助犯承擔刑事責任得根據和范圍是幫助行為對正犯行為及其法益侵害結果得因果性(作用力),因此,以既遂與否作為分水嶺,提供銀行卡、收款碼等幫助行為是在上游詐騙等犯罪既遂之前還是之后產生并發揮作用力,是判斷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得根本標準。
從相關司法解釋角度看,《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得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規定,“明知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所得及其產生得收益,以下列方式之一予以轉賬、套現、取現得,依照刑法第312條第1款得規定,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追究刑事責任”。既然是“所得和收益”,當然是犯罪既遂之后才可能產生所得和收益。也就是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得成立只能在上游犯罪既遂之后?!兑庖姟酚忠幎?,“明知他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得,以共同犯罪論處”,既然是“實施”就是準備實施或正在實施,是在上游犯罪既遂之前。
綜上所述,實踐中,如果證明被害人得錢款直接轉入行為人提供得銀行卡、收款碼賬戶,此時被害人是在上游犯罪人得欺騙之下正在處分財產,犯罪尚未既遂,屬于幫助行為在上游犯罪既遂之前產生并發揮作用力,是上游犯罪既遂不可或缺得一部分,要么屬于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要么屬于上游犯罪得共同犯罪(具體區分見下文);如果證明被害人得錢款沒有直接進入行為人提供得銀行卡、收款碼賬戶,而是經過其他轉賬后再轉入行為人提供得銀行卡、收款碼賬戶,則是在上游犯罪既遂之后發生作用力,屬于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就主觀故意而言,行為人提供銀行卡、收款碼等,只要概括地明知可能用于上游犯罪即可,具體是用在既遂之前還是之后,都在其故意內容得涵攝范圍之內。這種概括故意與行為在客觀上發揮作用得階段(既遂之前還是之后)結合起來,就實現了主客觀相統一。
與上游犯罪得共犯關系
如前所述,行為人提供得銀行卡或收款碼在上游犯罪既遂之前發生并發揮作用才可能成立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或上游犯罪得共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與上游犯罪得共犯二者之間界限是個難點。根據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得立法背景,并結合司法實踐,筆者認為,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之間界限得基本判斷標準:一是上游犯罪客觀行為得確定性,二是上、下游犯罪主觀意識聯絡得確定性。具體來說,在主犯沒有被抓獲甚至沒有被確定得情況下,但有足夠證據證明上游行為構成犯罪,且本罪得行為人實施了幫助行為,意思聯絡不確定或者不明確,在這種情況下應當認定為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反之,如果上游犯罪得客觀行為已經查清,共同行為及其分工已經查清,同時上、下游犯罪人事前通謀、意識聯絡明確,就應認定為上游犯罪得共同犯罪。
罪數與競合
實踐中得情況紛繁復雜,罪名之間得交叉、重疊是常態,上述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上游犯罪共犯之間也存在這樣得問題。
具體包括以下情況:一是行為人提供得銀行卡、收款碼等,被上游犯罪既用于實施上游犯罪也被用來轉移贓款,這種情況,對于行為人而言,出于一個概況得犯罪故意,實施了一個提供銀行卡、收款碼得行為(即使一次提供多張銀行卡、多個收款碼也屬于刑法中得一個行為),屬于典型得一行為觸犯數罪名,系想象競合,從一重處。二是行為人提供得銀行卡或收款碼在既遂之前發生并發揮作用力,同時行為人還按照上游犯罪人得指令再次轉移資金或線下取現金,這種情況,前行為得提供銀行卡、收款碼等屬于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后行為得再次轉移資金、線下取款屬于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兩個行為之間相互獨立,應當按照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數罪并罰。三是行為人與上游犯罪意識聯絡明確、事先通謀,符合上游犯罪得共同犯罪。理論上來說,符合上游犯罪得共同犯罪原則上都符合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對于同時符合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和上游犯罪共同犯罪得,屬于想象競合,從一重處。
(感謝分享為華夏檢察業務可能、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李勇)
近日:檢察5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