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汽車行業“太難了”?業界看好“新能源”
中新社海口1月10日電 題:經濟觀察:中國汽車行業“太難了”?業界看好“新能源”
中新社記者 尹海明
“2019年說得最多的詞就是‘太難了’,要想2020年實現市場迅速回暖不容易。”愛馳汽車品牌傳播部副總裁金新10日在2020(第二屆)海口國際新能源暨智能網聯車展上受訪時說。
資料圖:新能源汽車。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中國汽車市場曾經的高歌猛進近兩年明顯變緩。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王俠在展會上表示,中國汽車市場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連續17個月下滑,包括前幾年發展勢頭很猛的新能源汽車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也出現連續下滑。中國汽車產業進入深度調整期,且市場調整遠沒結束。
但他表示,“中國車市的剛需還沒有飽和,天花板還遠沒有出現。”從千人保有量來看,美國是中國的4倍多,歐盟和日本是中國的3倍多,中國汽車總量還有很大增長空間,但不會像以前那樣爆發式增長,而是一個持續、曲折攀升的過程。
新能源車市場又將如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各大汽車公司認可的未來趨勢,有更多國際巨頭看好新能源市場,紛紛推出新產品。”金新說,隨著新能源汽車續航、充電、殘值等“痛點”逐步消除,“新能源”市場會穩中有升。
合眾營銷公司副總裁李岷雪也堅信新能源是未來必然趨勢。她說,隨著用戶了解程度的提升,以及品質不斷升級,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會不斷增大。
王俠認為,隨著很多新勢力的進入,中國傳統車企加大電動汽車的研發投入,跨國車企加快電動汽車研發步伐,新能源汽車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產品化應用都在不斷取得突破。中國國家和社會資本對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正在改善消費者的用車體驗,加上200萬輛級的保有量以及100萬輛級的持續增量,新能源車市場將迅速達到經濟規模,形成其內生的發展動力。
國際品牌進軍中國將帶來怎樣的影響?金新認為,這將帶來新一輪的正向沖擊,可再次孕育用戶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需求。過去5年多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培育市場,隨著特斯拉等國際品牌純電動汽車進入,可讓更多用戶更好地認可新能源汽車。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表示,中國有較強的人才技術積累和雄厚的產業基礎,更有龐大的消費群體和不斷升級的巨大市場,汽車產業發展具有巨大的潛能和優勢。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就加快推進汽車產業結構優化、質量提高、水平升級、促進消費、步入高質量發展等做出了一系列部署,為汽車產業戰勝困難,實現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他認為,推進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要順應全球化大勢,需要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走國際化發展之路。同時,推進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變化,堅持創新驅動,力爭在汽車電子化、智能化、互聯網、共享化等方面實現突破。
王瑞祥建議,加強協同創新,攻關關鍵技術瓶頸,提升基礎能力,加快實現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等技術突破,推動產業整體水平不斷提升。推動高水平合作,提升智能網聯整車數字化和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拓展汽車產業發展空間。推進企業聯動和兼并整合,以及自主品牌提質升級,促進產業動能轉換,培育、擴大新市場,特別是開拓多元化的國際市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