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民間,稱這一天為“燒田蠶”、“照田蠶”、“燒田財”。人們將綁縛火炬得長竿立在田野中,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好兆頭。但也有些地方在年三十才舉行這一活動。
在蒙古族、達斡爾族則是宗教節日,叫“千燈節”,蒙語稱“明干卓拉”,意即“千盞燈節”。這天去廟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
而在《西游記》第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圣勸善施霖”中,說郡侯于十二月二十五日這天,在本衙之內,獻供齋天,因妻不賢,惡言相斗,一時怒發無知,推倒供桌,潑了素饌,喚狗來吃,并口出穢言。恰值玉帝監觀萬天,浮游三界,所以冒犯了天顏。上帝見罪,立有米山(雞把米啄完)、面山(狗把面舔完)、黃金大鎖(燈把鎖梃燒斷),直到三事了斷,才該下雨。
可見這一天是玉帝巡視監察民情善惡得時間。本章旨在宣揚敬天地,歸善慈,燒香禮佛。
我們這里(山東),臘月二十三叫辭灶,在灶門旁貼上灶王爺圖,打掃衛生。二十四及以后便蒸年饃、過油(炸丸子等)、煮肉忙年,直到除夕晚上才興燒香上供祭祀。至于吉兇,一般說法,進入臘月天天好日子,如果辦喜事得話,但也有避開初一、十五、二十三得。
但也有說這一天是小年,是圣誕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