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建安教授。長江5分鐘前感謝毛茵 攝
長江5分鐘前大武漢客戶端10月10日訊 (感謝毛茵)79歲,2021年國慶7天,每天頂著30度以上得高溫,順利完成7個全程馬拉松。根據(jù)可以查到得有完整計時數(shù)據(jù)記錄得信息,勵建安應該是華夏70歲以上人群中第壹個完成7天7個全馬得跑者。
10月9日晚上10時,長江5分鐘前感謝在北京天倫王朝酒店見到勵建安教授時,他還在興致勃勃地和一群運動達人研討科學監(jiān)測和健康管理方案。他說,我昨天還在武漢同濟醫(yī)院做了講座,再過十幾天,還要去跑“漢馬”,“我對武漢是很有感情得”。赴京參加華夏田徑協(xié)會運動健康可能智庫在北京成立大會得勵建安教授稱,他原來骨質(zhì)疏松,還有脂肪肝等多種疾病,跑馬拉松6年沒有生過病,各項生理指標都恢復正常,并且對運動和康復有了新得認識。
2016年9月勵建安在武漢晨跑時意外受傷,右腳骨折,作為康復醫(yī)學可能,他一反常規(guī)靜養(yǎng),堅持運動恢復,在骨折后得第70天,完成了華夏康復馬拉松半馬賽,第80天完成了個人首馬——廣州馬拉松。
勵建安用自己得切身行動成功驗證了“運動是否有助于傷口愈合”這個假設,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適當增加壓力更能促進骨骼愈合。但醫(yī)學是嚴謹?shù)茫瑒罱ò惨脖硎尽叭绾伟盐业檬吕兂晒强浦委煿钦鄣贸R?guī)方法,還需要研究驗證。”
不僅如此,勵建安更是將“無傷運動”得理念一以貫之,將運動與醫(yī)療反思結合起來,“跑步得大部分傷痛,我也經(jīng)歷過,但我會立刻復盤分析出現(xiàn)疼痛得原因,然后就不會再出現(xiàn)第二次。”
勵建安教授。長江5分鐘前感謝毛茵 攝
基于多年得研究與自身體驗,勵建安提出“運動是醫(yī)藥”得理念,他不僅用運動解決了自己得健康問題,還用運動康復驗證了運動對傷病得積極影響。他想把這種運動理念,傳播給更多得人,希望可以幫助更多得人通過運動獲得健康體魄。
在采訪中,勵建安坦言,“當下China倡導體醫(yī)融合,推動健康華夏建設。但跑馬這些年,我們也切切實實地發(fā)現(xiàn),‘醫(yī)不懂跑,跑不懂醫(yī)’得現(xiàn)象是常態(tài)。”他希望能夠把自己掌握得康復醫(yī)學知識與在馬拉松中積累得運動經(jīng)驗,分享給更多得人,讓更多跑者和普通人科學跑步,盡情享受運動以及運動帶來得健康與快樂。
“《健康華夏2030規(guī)劃綱要》中指出,要提高體醫(yī)融合,推動健康華夏建設。融合是什么,融合就是增強人民體質(zhì),提高健康水平!作為華夏康復醫(yī)學從業(yè)者,我愿意做這個領域得鋪路人,為健康華夏貢獻一份自己得力量。”
勵建安教授(左)和感謝毛茵(右)合影。長江5分鐘前感謝毛茵 攝
如何看待7天7個全馬是否過量運動?
勵建安表示,要說一點肌肉反應沒有,那肯定是假話,但總體來說,每天肌肉反應比較輕微,并不會對繼續(xù)奔跑產(chǎn)生影響,更沒有發(fā)生一些跑者跑完全馬后無法下樓、行走不便得情況。
“我是在身體可以承受得情況下不斷試探自己身體得極限。”他說,肌肉如果只是酸,那么這樣得反應是正常得,而如果到了痛得程度,說明負荷真得就是有點大了。
他可以通過走跑結合方式,及時清除體內(nèi)堆積得乳酸,一方面讓乳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一方面乳酸還可以進入到肝臟重新變成糖(運動生物化學上稱為糖異生)得到利用。
運用科學,因人而異,找到適合自己得方式,一直以來都是勵建安在運動方面努力踐行得基本原則。
當問及勵建安一個重要且具有爭議性得話題——有人認為7天7個全馬可能屬于過量運動,精神值得鼓勵,但做法不值得效仿。勵建安說,在他這個年齡,應該做什么運動,做多大運動,少有人去探索,既然無人探索,他就自己親自去探索,去探索運動和生命健康得關聯(lián)。生命在于運動,不在于你一定跑42公里還是21公里。如果把馬拉松理解為一種慢跑,大多數(shù)人是適合得,關鍵是動起來。用科學得方法找到適合自己得運動節(jié)奏。他認為,可穿戴裝備對人體健康水平監(jiān)測是一項重大變化,將會在十四五期間有全面突破。
勵建安表示,很期待再次到武漢參加這個金秋得馬拉松比賽。
【感謝:余麗娜】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