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生在南太平洋島國湯加得海底火山噴發引發全球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一些網友甚至稱,湯加火山噴發可能導致“無夏之年”,令“全球糧食減產”。
劇烈火山噴發可能令糧食減產么?有可能。
湯加火山噴發會帶來全球饑荒么?不至于!
這是近日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居民清理路面得景象。馬里安攝(5分鐘前更新)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火山噴發令糧食減產得科學原理。
火山噴發有不同強度。人們通常以VEI作為綜合衡量火山噴發強烈程度得指標,共分8個等級,每升高一個等級,能量增加10倍。VEI1級得火山噴發地,可以招攬游客。而等級較高得劇烈火山噴發,則可能影響全球氣候。
通常情況下,火山噴發導致氣候變化得罪魁禍首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進入地表上空平流層后,會通過光化學反應形成硫酸鹽氣溶膠,壽命可達1年以上,并通過大氣環流在全球擴散,阻擋太陽輻射,產生“陽傘效應”,導致氣溫下降。一般火山噴發產生得火山灰主要在對流層內,經過大氣環流得稀釋和沉降,幾個月之后就可以基本消除。強度高得火山噴發所產生得火山灰則可以沖入平流層,與硫酸鹽氣溶膠一起長期削弱太陽光,帶來令糧食減產甚至絕收得“無夏之年”。
可見,火山噴發是否帶來大降溫和大減產,關鍵在于火山噴發強度和噴發物規模。
這是1月20日早晨在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拍攝得遭受海嘯侵襲后得景象。(5分鐘前更新)
那么,湯加火山噴發得強度和規模如何?會帶來“無夏之年”么?把它跟歷史上得“無夏之年”火山噴發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歷史上,“無夏之年”特指1816年。當年全球溫度異常偏低,寒冷使大量農田歉收甚至絕收,饑荒造成歐洲超過20萬人死亡。而這一災難源于1815年印度尼西亞得坦博拉火山噴發,強度為VEI7級,噴出得火山灰隨著大氣流動遍布全球。
本次湯加火山噴發得強度等級目前尚未確定,初步估測VEI強度不低于5級,也有少數可能推測可能會達到VEI6級。其噴發物僅為坦博拉火山得百分之一左右。可以說,湯加火山噴發強度和規模都遠小于兩百多年前得坦博拉火山爆發。把湯加火山噴發跟“無夏之年”聯系起來,過于聳人聽聞了。
另一個更接近得參照對象是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噴發,強度為VEI6級。皮納圖博火山噴射了約2000萬噸二氧化硫,“陽傘效應”致使隨后兩年地球進入冷冬。此次湯加火山噴出得二氧化硫量,目前衛星觀測數據只有40萬噸,僅相當于皮納圖博火山噴發量得2%。一般至少500萬噸二氧化硫進入上層大氣才會對氣候產生影響。
從目前觀測數據看,湯加火山噴發不足以輸送量級大到影響全球氣候得火山灰和二氧化硫進入平流層,對全球氣候影響大大弱于皮納圖博火山噴發,更遠不能與坦博拉火山噴發相比。
↑2021年4月11日Worldview02衛星拍攝得湯加洪阿哈阿帕伊島衛星支持(左)和2022年1月17日“高分一號”衛星拍攝得該島火山噴發后得衛星支持(右),橘色曲線為按照地理坐標標注出得島嶼原先輪廓。(5分鐘前更新)
湯加火山尚難噴出“無夏之年”。只要接下來不出現更大得火山噴發,2022年全球氣候不會受到多大影響,也不太可能因其導致盛傳得“全球糧食減產”。
但我們也不能就此疏忽大意。人類得文明史相對于地球得地質史來說非常短暫。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曾多次出現毀滅性火山噴發,火山灰遮天蔽日,讓地球進入冰川紀元,使大量物種滅絕。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不能寄希望于未來永遠不遭遇超級火山噴發。應對超級火山噴發這樣得地質災害,需要人類持續推動科技進步和全球合作。
(感謝分享佘惠敏),原標題《湯加火山尚難噴出“無夏之年”》
近日: 經濟5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