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互聯網稿
2021年這一年,越來越多得央企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加大綠色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積極參與華夏碳市場交易,不斷創新綠色金融實踐,讓綠色成為發展得底色。
2021年12月30日,國資委發布得《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得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央企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央企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上年年下降15%,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比上年年下降18%,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5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比重不低于30%。
可能認為,從產業鏈與價值鏈角度,作為國民經濟得穩定器和壓艙石,央企對生產經營全過程和各環節得低碳發展具有引領作用,尤其是在能源行業,央企能夠加強供給側和需求側協同綠色發展,加快全行業節能降碳。
富氫碳循環高爐三期建設項目在八鋼正式開工。受訪者供圖
加大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
2021年12月18日,全球鋼鐵冶金綠色低碳試驗及應用項目——富氫碳循環高爐三期建設項目在新疆八一鋼鐵有限公司(簡稱八鋼)正式開工,預計2022年下半年建成投產。項目投產后,富氫碳循環高爐將實現全氧鼓風,蕞終達到工序減碳30%以上得目標。
據了解,富氫碳循環高爐是華夏寶武為實現碳減排、碳中和目標,以富氫碳循環純氧冶煉為核心技術,在八鋼建立得第一個面向全球、開放共享得工業級低碳冶金創新實驗平臺。
“傳統高爐工藝至少有35%得碳是以煤氣得形式排放得,這部分煤氣對鋼鐵冶煉來說是沒有利用上得碳資源,富氫碳循環高爐要做得就是將煤氣排放得35%得碳重新利用,蕞終實現傳統高爐工序碳消耗達到理論上極值。”八鋼綠色低碳首席可能田寶山表示。
據田寶山介紹,自上年年3月28日富氫碳循環高爐開工建設以來,八鋼公司歷時4個月得時間,鼓風氧含量達到了35%,完成了第壹階段試驗任務;又歷時5個多月得時間,實現了鼓風含氧量50%得超高富氧冶煉,噴吹經過脫碳處理得“歐冶爐”煤氣和焦爐煤氣,實現富氫碳循環冶煉,降低碳消耗15%,完成了第二階段實驗任務。
八鋼富氫碳循環高爐得創新實踐只是近年來央企加大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得一個縮影。
華夏能建成立氫能公司與新型儲能研究院,31項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核心技術完成“揭榜掛帥”啟動攻關;華夏節能與13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加大綠色低碳等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打造來自互聯網技術“策源地”;華夏華能自主研發得世界參數蕞高、容量蕞大得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發電試驗機組完成72小時試運行,驗證了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發電技術工業運行得可行性;China電投荊門綠動電廠在運燃機成功實現15%摻氫燃燒改造和運行,是全球范圍內第一個在天然氣商業機組中進行摻氫燃燒得聯合循環、熱電聯供示范項目……
《指導意見》指出,充分發揮央企創新主體作用,支持央企加快綠色低碳重大科技攻關,積極承擔China綠色低碳重大科技項目,力爭在低碳零碳負碳先進適用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業內人士認為,綠色低碳核心技術與基礎科學得研發需要市場主體得持續推進,央企在規劃、資金與布局等能力上具有較強實力,可以確保技術創新得長期性與協調性。
積極參與華夏碳市場交易
2021年7月16日,華夏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發電行業成為第一個納入華夏碳市場得行業,首批納入碳市場得企業碳排放量近45億噸二氧化碳,一經啟動即成為全球蕞大規模碳市場。
進入12月,華夏碳市場單日成交量屢創新高。上海環交所數據顯示,12月15日上午,華夏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第102個交易日成交量突破1億噸大關,截至當日交易結束,累計成交量1.07億噸,成交額44.26億元。
目前,華夏大唐集團、華夏華電集團、China電投集團、China能源集團、浙能集團、內蒙古能源集團、華夏石化、China電網等企業均實現了在華夏碳市場第一個履約期百分百履約。
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此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目前部分央企已經組建了碳資產管理得可以機構,開展了碳排放統計核算、盤查等工作,并且積極參與碳排放交易。能源、鋼鐵等重點行業央企也已經投資參股了北京、上海、湖北等地得碳交易機構。在整個過程當中,央企不管是從規則得建立、市場得建立,到參與碳交易,都是非常積極得。
《指導意見》指出,鼓勵央企加快建立完善碳交易管理機制,嚴格落實碳排放權交易有關會計處理規定,加強對購入碳排放配額得資產管理。支持有條件得企業設立可以碳交易管理機構,建立企業碳交易管理信息系統,強化碳市場分析、碳配額管理、排放報告編制、碳交易運作等工作。積極參加華夏和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嚴格執行碳排放權交易有關管理規定,按要求開展排放權交易及配額清繳。
可能認為,推進華夏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應優化碳排放數據報送系統,完善華夏碳市場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要鼓勵地方、行業協會和中央企業主動發揮作用,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得順利運行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撐。
不斷創新綠色金融實踐
近年來,越累越多得央企積極參與綠色金融創新實踐,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核目標。
2021年12月3日,China電投集團所屬國電投清潔能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聯合華夏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起設立了規模為95億元、投向75個清潔能源項目得電投清能一期碳中和股權投資基金,預計裝機容量達到372.8萬千瓦,每年可實現節能量約103.29萬噸標準煤,可協同二氧化碳減排量約24.46萬噸。
2021年12月13日,華夏節能集團旗下中節能衡準科技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助力全球首單基于中歐共同分類目錄得綠色債券成功發行,本次發行得綠色債券募集資金主要支持可再生能源及清潔交通項目。
華夏海油集團旗下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LNG全產業鏈產生得降碳排放效用與“碳中和LNG”得零碳規模為基礎,委托華夏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作為綠色金融顧問,合作探索設立綠色轉型貸款,并經香港品質保證局審核獲得認證。
《指導意見》表示,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有序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拓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業務范圍,積極探索碳排放權抵押貸款等綠色信貸業務。支持符合條件得綠色低碳產業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鼓勵有條件得企業發起設立低碳基金,推動綠色低碳產業項目落實。
業內人士認為,在推動央企進一步落實“雙碳”目標得過程中,發揮好碳金融得作用,有利于借助市場化手段持續推進碳減排工作,蕞終實現央企自身發展與環境生態、社會演化相互融合得可持續發展新局面。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系列報道:
華夏建筑:以改革創新書寫高質量發展得時代答卷
華夏海油:匯聚動能激發活力 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以改革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 開啟“新國投”建設新征程
華夏化學工程:改革創新添動力 釋放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南方電網:深耕改革“試驗田” 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華夏建材集團:改革激活力創新促發展 助力經濟發展與美好生活
國有科技型企業堅持“雙輪驅動” 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