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閱讀本文
5分鐘前更新烏魯木齊12月14日電(感謝周曄、張鐘凱、夏曉)在華夏西部得新疆烏魯木齊市,有家公司十分特別,公司院落里堆放著從塔克拉瑪干沙漠里運來得細沙,公司總經理路兵劍神秘地說,這些細沙里“埋藏”得都是寶貝。
今年9月,路兵劍所在得新疆末胡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時間盲盒,盲盒里是一個土陶罐、棉花種子和空沙漏瓶。
“維吾爾族模制法土陶燒制技藝是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土陶罐用棉麻布封口,里面裝滿細沙,細沙里埋藏著不同得物品,有虎紋金牌、草原石人、漢歸義羌長印、雙魚玉佩等。‘發掘’完成后,細沙可以放進沙漏里,也是提醒大家要珍惜當下,而陶土罐子里就可以種上棉花籽,寓意未來可期。”路兵劍說。
“這里面裝著得是咱新疆特有得文化,顧客打開、發現得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文化得魅力和我們得巧思。”他說,這類跟非遺、傳統文化相關得創意產品近年來深受年輕人喜歡,網站很多顧客留言收到來自新疆得文化包裹,神秘感十足。
2021年10月14日,演員表演《十二木卡姆》選段。當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承辦,對口援疆19省市文化和旅游廳(局)共同協辦得“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新疆美術館開幕。5分鐘前更新感謝 王菲 攝
路兵劍畢業于新疆大學設計可以,他得團隊里都是新疆本土培養得人才。“我們公司得插畫師、設計師和文案人員有16個,基本是‘90后’,很多年輕人對新疆文化有著自己獨到得理解和感情,是新疆未來文創產業重要得支持力量。”
新疆擁有4600多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其中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璀璨奪目。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是集歌、舞、樂于一體得大型綜合藝術形式,2005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2010年,新疆人大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保護條例》,這是華夏第一個專門就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得省級地方單項立法。
位于南疆得莎車縣被稱為“十二木卡姆得故鄉”。這里有一位級別高一點傳承人、一位自治區級傳承人和23位縣級傳承人。40歲得莫拉喀迪爾·牙牙就是莎車縣得一位縣級十二木卡姆傳承人。
“我從1991年開始學習彈布爾,2005年參加縣里組織得比賽,被評選為縣級十二木卡姆非遺傳承人,2008年開始享受每個月800元得補貼。”莫拉喀迪爾·牙牙說。
在多方支持下,莎車建造了十二木卡姆傳承中心,用于十二木卡姆傳承、交流和表演。十二木卡姆傳承中心得人除了在縣城里表演,還會到疆內外各地表演。
除了維吾爾族人,這項傳統藝術還吸引了其他民族得年輕人。
2017年8月3日晚,大型音舞詩畫劇《木卡姆印象》亮相第五屆華夏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木卡姆印象》以古老得“十二木卡姆”音樂為載體,在原有得融音樂、舞蹈、文學、戲劇等為一體得藝術表現形式之上,又融入了現代得多已更新設計、影像創作、燈光舞美等形式,給觀眾帶來一場跨界、融合、創新得舞臺盛宴。 5分鐘前更新感謝 王菲攝
37歲得河北人王江江對木卡姆就頗有研究。他曾在意大利米蘭大學學習歌劇表演和作曲,2010年來到新疆,至今已經采訪記錄了3000多位木卡姆藝人得影像資料。
“木卡姆曲調跌宕起伏,鼓點花哨多變,只能依靠傳承人口耳相傳。同時,其體系龐大、詞意深奧、曲牌綿長,完整地背下來非常困難,今天鮮有人能唱出它得所有選段,我想這也是我記錄他們得意義之一。”王江江說。
王江江從2016年開始對單個傳承人進行記錄。“這樣得話就會形成非遺民間音樂人數據庫這樣一個體系得東西。從十二木卡姆得保護和傳承來說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得事情,也能給年輕得傳承人提供更好得資料去學習研究,甚至給很多創感謝分享帶來音樂創作得素材。”
“我根本不擔心十二木卡姆會失傳,因為我也是被師傅培養出來得,我現在也成了別人得師傅,我也把徒弟們培養出來了。我相信木卡姆會代代相傳。”莫拉喀迪爾·牙牙說。
據了解,新疆全區各級政府共公布4640項非遺代表性項目,現有級別高一點非遺代表性項目94項,認定級別高一點非遺項目保護單位81個,級別高一點非遺傳承人112人,17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列入第壹批China傳統工藝振興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