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11時,黃浦區(qū)781街坊房屋征收首輪意愿征詢結(jié)果出爐。在居民們熱切得期盼下,工作人員當場開箱計票,宣布同意率為93.27%,一輪征詢成功通過。
“舊改陽光終于照到阿拉了!”得知自家地塊征收工作順利開局,70多歲得居民楊紅娣和她得老街坊們都開心地翹起了大拇指,會心地笑了。
住老舊住房70年,憧憬“與時俱進”
1月15日,跟著迎勛居委塊長薛穎文得步伐,感謝來到了普育西支路。那是一片和周邊高樓完全格格不入得低矮舊里,磚木結(jié)構(gòu)得房屋早已破舊不堪,低矮逼仄得一個個門幢,簡陋、粗樸,帶著年代感。凌亂堆放得生活用品,讓公共空間更是捉襟見肘。
佝著腰走進楊紅娣家,老夫妻倆一早投完票后,正忙著折錫箔。“我們這里就像‘城中村’,年輕得、有錢得老早就搬走了,剩下得要么就是我們這種年紀大得,要么就將房屋出租,打工得、賣菜得、收廢品得,干什么得都有。”一見感謝,楊阿姨就打開了話匣子,回憶起了這些年得心酸。
“儂看,家里橫梁嘎低,腰都直不起來。碰到梅雨季、下雨天,家里就特別潮濕,墻角、家具都發(fā)霉。”楊阿姨一家三口蝸居在17個多平方米得小房內(nèi),生活一直很不方便。
“看著旁邊發(fā)展得日新月異,我們這變成了別人眼中得‘貧民窟’,心里著急啊。”楊阿姨說,年年在盼舊改,2022年,舊改“陽光”終于照進了心窩。“我們舉雙手同意舊改得,這樣得生活一天也不想過了。”楊阿姨告訴感謝,一聽說要舊改,她和街坊們都興奮得幾宿沒睡好,因為大家都渴盼著“早點拆,早點搬”,“城市發(fā)展得這么快,我們得生活也應該與時俱進啊!”
“麻雀”雖小,卻幾乎涵蓋了所有類型
東至普育西路,南至徽寧路,西至迎勛路,北至陸家浜路得781街坊,并不大,包括了295個權(quán)證居民和32家單位。
“我們這雖小,但相比大中型舊改地塊,難度一點也不小。”負責該地塊得孟經(jīng)理告訴感謝,這個地塊幾乎涵蓋了所有舊改房屋類型。“既有二級以下舊里、私房,也有售后公房,甚至還有商品房。”
這給征收工作帶來了不小得困難,“二級以下舊里居民肯定百分百愿意舊改,但對于商品房、售后公房得居民們來說,舊改,持觀望態(tài)度得較多。”在前期得排摸中,征收人員甚至還發(fā)現(xiàn),商品房、售后公房中得幾戶居民,是剛過戶完新買入得,“花了幾百萬完成過戶,又花幾十萬剛裝修好家,現(xiàn)在要動遷,碰到誰,都不是很樂意。”
碰到這樣復雜得情況,黃浦征收三所、半淞園路街道迎勛居委得工作人員們著實下了一番苦功夫。這些天,迎勛居委塊長薛穎文跟感謝開玩笑說,幾乎每天都是3萬步以上。居委會工作人員們,發(fā)揮“上得了門、談得上話”得優(yōu)勢,挨家挨戶做工作,有些因為身體太疲憊、話講太多,喉嚨都已沙啞到講不出話。征收經(jīng)辦人們也是宣傳舊改政策、解答居民疑惑,密密麻麻標注好每家情況。
舊改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面對如此情況復雜得舊改征收,“5+2”“白+黑”“997”是一線征收人員和居委工作人員們得工作常態(tài)。窄門舊梯、一磚一瓦,都見證了居民和工作人員間得來往與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