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華夏300城“賣地”收入6年來首降 長三角仍為投資熱土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華夏300城“賣地”收入6年來首降 長三角仍為投資熱土
中新社感謝 龐無忌
2021年,華夏土地市場“熄火”。主要城市自2015年以來持續上升得土地出讓收入也出現首次下滑。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政策“糾偏”得落地和市場信心得逐漸恢復,2022年,土地市場仍將以穩為主,市場熱度延續低位,不同區域間分化加大,其中,長三角或仍為房企投資得聚焦地。
資料圖為福建省福州市一處正在建設中得房地產樓盤。 中新社感謝 張斌 攝
“賣地”收入六年來首降
中指研究院日前公布得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華夏300城市成交各類用地20.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7.1%;出讓金總額為5.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滑9%。
這是自2015年以來300城土地出讓收入首次同比下降。該機構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300城市土地出讓收入從2.18萬億元逐年上升至上年年得5.98萬億元。
克而瑞研究中心也指出,和上年年相比,2021年土地成交熱度明顯走低,不僅成交建筑面積低于前一年,成交金額也出現了近六年來得首次下滑,溢價率、流拍率等熱度指標表現也差于上年年同期。
對于土地市場降溫得原因,中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分析稱,下半年,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壓力明顯加大,疊加土拍規則調整、購房者置業情緒回落等,土地市場迅速降溫,土地流拍撤牌情況頻現。
其中重要得時間節點是去年8月中旬各地出臺土拍新政。2021年得第二批次集中供地在規則上明顯升級,例如:許多城市設定單宗地溢價率上限為15%;嚴審企業資格與資金近日;報價觸頂則進入搖號環節;一些地方還出臺競品質方案等。
集中供地城市土拍規則或因城調整
在第二批次集中供地遇冷后,部分城市就已迅速調整第三批次供地規則,適當減輕房企資金壓力。例如:南京第三批集中供地降低企業資質門檻以及放寬聯合拿地得限制;蘇州將土拍保證金比例從第二批部分宗地50%下調至第三批全部宗地30%,一定程度上緩解房企得資金壓力。
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有21個城市完成了全部三批集中供地,其中,僅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合肥、廈門、濟南7個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面積同比增長,其他多數城市土地成交面積均下降。
黃瑜預計,2022年各地將結合當地土地市場得變化繼續優化調整土拍規則,放寬參拍門檻、提升地塊利潤空間等,提高企業拿地積極性。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華夏經濟學家汪濤也指出,未來幾個月房地產政策可能會進一步溫和轉松、執行上更為靈活,來緩解房地產市場得下行壓力。其中,包括土地出讓規則得調整。
長三角仍為投資熱土
多家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21年,長三角城市土地出讓收入居前。例如: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土地出讓收入排前十位城市中,長三角占據6席。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百城土地出讓收入排名前兩位是上海和杭州,均為長三角城市。
黃瑜認為,2021年,長三角地區憑借較強得區域經濟基本面、人口得大規模流入、強勁得居民購買力、區域協調發展規劃得利好因素等,仍是房企投資得重點區域之一。核心一二線城市中,上海、杭州、南京土地出讓收入均超2000億元。
當前樓市處于調整階段,長三角地區市場亦處調整周期。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華夏市場情緒逐漸企穩,長三角地區重點城市市場恢復節奏或好于其他城市。如:去年年底,上海、杭州等城市第三輪集中供地均有多宗地塊觸及封頂價格。另外,長三角地區房地產市場規模大,近幾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占華夏比重超20%。未來,長三角地區或仍將是房企投資聚焦得重點區域。(完)
近日: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