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期工程在拉薩柳梧新區破土動工。該項目旨在打造西藏第一個集全鏈條孵化基地、科技人才培養中心、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大學生見習基地為一體得科技創新園區。
隨著西藏自治區科技體制改革逐步深入,科技資源統籌初見成效,科技創新創業日趨活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各類創新型企業、創新平臺和基地快速發展。統計數據表明,2021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以上,位居西部地區前列,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西藏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正“風強勁足”。
賦能農牧業發展念好致富經
西藏是傳統得高原農牧業發展地區,特色農牧業發展是促進牧民增收得重要措施。近年來,西藏瞄準農牧區普遍存在得技術和人才短板,加強科技助推脫貧攻堅頂層設計,強化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科技富民強縣穩邊”科技重大專項,加快青稞、牦牛等特色農牧產品選育和良種繁育推廣,提高農牧產品良種覆蓋率,提高青稞產量、牦牛出欄率。
拉薩市當雄縣,藏語意為“挑選得牧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牦牛養殖長期存在馴飼難、增重難得情況。當地畜牧可能科學制訂適合高原牦牛產業發展得飼養管理技術方案,以牧民自愿組建為原則,以聯戶或單戶為單位,采取半舍飼和強度放牧相結合得方式,大幅縮短了牦牛得生產與生長周期。在拉薩市當雄縣寧中鄉堆靈村,55歲得村民曲嘎是該縣首批建設家庭牧場得家庭之一。曲嘎高興地告訴感謝:“在科技特派員得指導下,牦牛出欄前育肥3個月,這樣每頭牦牛平均能增重70斤左右,每頭牦牛凈增收2000多元。”曲嘎家共有90多頭牦牛,去年出欄25頭牦牛,僅此一項就多收入5萬多元。曲嘎說,科技飼養就是比我們老辦法飼養收益高、效果好。像曲嘎家得牧場一樣,西藏家庭牧場正在經歷著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發展得變革。短短幾年,當雄縣畜牧業有了巨大蛻變。如今,當雄縣已實現高原深處有牧場,牧區深處有園區。集科研、加工、種養殖、倉儲物流、文化旅游于一體得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屹立在當雄盆地,撒播在牧區鄉間。
據了解,2021年西藏自治區糧食產量達106.5萬噸,青稞產量82萬噸,創歷史新高。肉奶、蔬菜產量分別達82萬噸和88萬噸,“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1014個,青稞、牲畜良種覆蓋率分別達90%和32%以上。
創新引領構建科創新高地
推動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得核心引領。2021年5月23日,China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并正式揭牌,這是在西藏落地得第壹個級別高一點技術創新中心,標志著西藏自治區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方面躍上一個新臺階。
搭建科技服務平臺。在拉薩高新區中組團棲慧大道,一棟雙子塔樓高高佇立,以拉薩高新區管理中心為載體得數字經濟產業園在這里生根發芽。感謝走進“雙創”服務大廳,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為創業者提供感謝原創者分享服務。兩臺“夢創柳梧”線上觸屏可供創業者自助了解創業扶持政策、申請契合得創業載體、辦理工商注冊、財稅代理等各項業務。工作人員告訴感謝,服務中心著力打造“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解決突出問題,當好“店小二”。目前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3家,高新數字產業產值達175億元,與去年相比同比增長15%。
推動成果落地生根。近年來,拉薩創建China創新型城市,林芝創建China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白朗縣入選China創新型縣(市),創新發展成為西藏主旋律。建設省部共建得青稞和牦牛種質資源與遺傳改良China重點實驗室,填補了西藏沒有China重點實驗室得空白。在西藏得級別高一點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達9家。林芝成為China農業科技園區。先后建成拉薩、那曲、昌都3個自治區級高新區和昌都新區、阿里措勤2個自治區級農業科技園區;啟動了4家自治區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已建成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7家。
“邁好第壹步,見到新氣象”——科技創新園區得建筑工地上,掛著這幅大標語。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新是驅動西藏實現高質量發展得強勁引擎。(楊宇航)
近日: 科技5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