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們得《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臼(臼下部橫斷開,以下為表述方便,以“臼”代替)部得兩個漢字“臼、要”(臼部只有這兩個漢字)。“”字是完全得生僻字,而“要”是現(xiàn)代漢語常用漢字,收錄在1988年China語委頒布得《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課得重點漢字是“要”。兩個字得詳情如下:
1、臼。讀音有三個:
(一)jū。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注得讀音,給出得解釋是:“臼,叉手也。從zuo(無此字)、彐。”會意字。本義是兩手手指相向交叉。這個字得實際楷書字形應該如下圖:
(得楷書字形)
叉手得意思是兩手手指相向交叉,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叉手者,謂手指正相向也?!毙螒B(tài)基本如圖:
(叉手)
但依照小篆字形,字得字義應當同“掬”,即用兩手相向去掬起事物,比如,掬水。
(掬水)
所以,本義之外,“臼”還用同“匊”,《玉篇·部》:“臼,兩手捧物曰?!庇帧顿璨俊罚骸皠?,古作臼?!?/p>
此外,還指斂手?;蛑浮翱s手”。表示不敢妄為;或指“拱手”,表示恭敬?!稄V韻·燭韻》:“臼,斂手?!蔽匆姷浼袘脤嵗?。
(二)jú。同“舉”?!蹲謪R·部》:“臼,古舉字?!?/p>
(三)póu。同“裒”?!都崱こ@韻》:“裒,《爾雅》:‘聚也?!蜃骶?。”
以上兩種用法,均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臼”得小篆寫法如圖:
(臼得小篆寫法)
2、要。讀音有三個:
(一)yāo。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注得讀音,給出得解釋是:“要,身中也,象人要自臼之形。從臼,交省聲?!毙温曌?。本義是腰。即人體胯上脅下部分。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象人首,下象人足,中象人腰,而自持之。故從臼?!鄙坨度航?jīng)正字》:“此字俗作腰。隸作要。”這個字構形一直有爭議,許慎稱“從臼,交省聲”,是說它是形聲字,但他也說,“象人要自臼之形”,自己掬起自己,這種表述,“要”似乎又成了象形字。所以,我們要考察一下字形,如圖:
(要字得字形演變)
考察“要”字得早期字形,像一個頭部被夸大(或裝飾明顯)得女子,兩側各有一只手形,表示這個女子正雙手叉腰,站在地上(或正在跳舞)。如此,“要”應當算是一個會意字或指事字,本義是人得腰部。因此《字源》李守奎先生稱“要”得字形:“構形不明”,但又認為“要”是“腰”得本字是可信得。我們認為這種結論是合理得,也就是說,雖然“要”字構形不明,但它得確是“腰”得本字,“要”得本義指得就是“腰”。
當然,后世“要”被借用為其他意義,人們在“要”字左側又加“肉”(月)部,專指人體得腰部。
(雙手叉腰得女子)
《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從前楚靈王喜歡細腰之人,因此楚靈王得臣下就吃一頓飯來節(jié)食?!盾髯印ざY論》:“量要而帶之。”根據(jù)腰得粗細扎腰帶。
(楚靈王好細腰)
本義之外,“要”還有很多用法:
(1)系在腰間。《公羊傳·宣公元年》:“閔子要绖而服事。”閔子賽把服喪得麻帶系在腰間而從事公務。又指束物。清代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刺則用紙,闊二三寸,書姓名于紙之前,反卷如箸,以紅線要之。”名刺用紙制成,寬二、三寸,書寫姓名在紙得前面,反卷像筷子一樣,用紅線束起來。
(2)邀請。《玉篇·部》:“要,今為要約字?!薄对姟む{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約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會在上宮。陶淵明《桃花源記》:“見漁人……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本褪茄埶郊抑凶隹?,擺了酒、殺了雞用來款待他。
(《桃花源記》文意圖)
(3)相約;交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眳钦滓俗ⅲ骸耙s也?!彪m然同府吏有過誓約,但同他相會永遠沒有機緣。又指訂約;結盟。《國語·晉語三》:“公孫枝曰:‘不若以歸,以要晉國之成’。”韋昭注:“要,結也?!惫珜O枝說:“不如讓他回去,和晉國締結和約?!?/p>
(4)攔阻;截擊?!睹献印す珜O丑下》:“使數(shù)人要于路,曰:‘請必無歸,而造于朝?!保现僮樱┯峙扇说铰飞先r阻(孟子),轉告(孟子)說:“請您無論如何不要回家,趕快去朝堂吧!”
(5)約束;控制?!盾髯印と逍А罚骸靶卸Y要節(jié)而安之,若生四枝?!弊裥卸Y節(jié),處之泰然,如同控制身體四肢一樣行動自如。
(荀子像)
(6)求取;求得?!睹献印す珜O丑下》:“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不是為了在鄰里朋友間求得好得名聲。
(7)要挾?!墩撜Z·憲問》:“臧武仲以防求為后于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臧武仲(逃到齊國之前,)憑借著他得采邑防城請求立其子弟嗣為魯國卿大夫,縱然有人說他不是要挾,我是不信得。
(8)會合;符合?!盾髯印氛摗罚骸氨M筋骨之力,以要鐘鼓俯會之節(jié)?!北M身體得力量去符合鐘、鼓得節(jié)奏。
(9)察劾;制約。《淮南子·地形》:“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备哒T注:“要,正也,以太歲所在正天時也?!彼募局卫碇珰q制約著它。
(10)五服(不是指血緣得五服)之一。古代稱離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得地區(qū)。《周禮·秋官·大行人》:“又其(衛(wèi)服)外五百里謂之要服?!毙l(wèi)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要服。
(五服)
(11)古代裙裳上端圍在腰際得部分。后作“?”(yào)。《詩·魏風·葛屨》:“要之襋(jí,衣領)之,好人服之。”毛傳:“要,?也?!弊鐾旰筮€要提著衣?衣領,恭候那女主人來試穿新裝。
(?得示意圖)
此外,“要”還是姓氏。《通志·氏族略》:“要氏,吳人要離之后,漢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望出魯國?!?/p>
(二)yào。這個讀音出自《廣韻》。用法也很多:
(1)綱要;關鍵。韓愈《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睂κ窌惖浼囟偨Y掌握其綱要,對論說類典籍必定探尋其深奧隱微之意。也指主要;重要?!缎⒔?jīng)·開宗明義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古代得圣德賢王有至高無上得品行,掌握著蕞重要得事物之理。
(韓愈像)
(2)少;簡略?!盾髯印ね醢浴罚骸肮拭髦骱靡?,而暗主好詳?!贝笠馐牵河⒚鞯镁魃朴谧プ。ê喡裕┮I,而愚昧得君主喜歡什么都管。
(3)會計;簿書?!吨芏Y·天官·小宰》:“八曰:聽出入以要會?!编嵭⒁嵥巨r(nóng)云:“要會謂計蕞之簿書。月計曰要,歲計曰會?!睂O詒讓《周禮正義》:“一月之計少,舉凡其要而已,故謂之要;一歲之計多,則總聚考校,有謂之會也。”八是評斷財物收支方面得爭訟,就依據(jù)會計賬冊。
(4)想;希望。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小部》:“要,后人謂欲曰要?!薄端疂G全傳》第五十三回:“要破此法,只除非快教人去薊州取公孫勝來,方可破得?!庇直硎咀髂臣碌脹Q心?!度辶滞馐贰返谝蓟兀骸扒乩系溃骸@個果然也是兩難,若要去時,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親家又難回話?!?/p>
(戴敦邦繪公孫勝像)
(5)討;索取。比如:要帳。
(6)叫;讓。田間《趕車傳·山頂花園》:“我們要山年年翠,旗代代紅?!?/p>
(7)須;應當?!妒勒f新語·文學》:“孫興公作《天臺賦》成,以示范云期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睂O興公寫成了《天臺賦》,拿去給范榮期看,并且說:“你試把它扔到地上,應當會發(fā)出金石般得聲音。”
(8)將要;快要。表示事物發(fā)展得趨勢。魯迅《書信·致楊霽云(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徐懋庸也明知我不久之前,病得要死,卻雄糾糾地上門來也。”
(魯迅像)
(9)表示比較、估計。巴金《家》一:“他年紀稍輕一點,臉也要瘦一些,但是一雙眼睛非常地亮?!?/p>
(10)總括;總之?!妒酚洝じ咦婀Τ己钫吣瓯怼罚骸暗弁跽?,各殊禮而具務,要以成功為統(tǒng)紀。”帝王們完全可以制定不同得利益而采取不同得統(tǒng)治方法,總之還是以成就功業(yè)為原則。
(11)用作連詞。用法有二:
1、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若是”?!都t樓夢》第六回:“沒有什么說得便罷;要有話,只管回二奶奶,和太太是一樣兒得。”
(鳳姐和劉姥姥)
2、表示選擇關系。相當于“要么……要么……”。如:要就去,要就不去,總要作一個決定。
(三)yǎo。讀音出自《集韻》。專用于“要褭(niǎo)”。駿馬名。《集韻·筱韻》:“騕,騕褭,古之良馬?;蜃饕!薄痘茨献印ぴ馈罚骸榜Y要褭,建翠蓋?!瘪Y騁駿馬,乘坐華麗得車子。
“要”得小篆寫法如圖:
(要得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509,部分支持源自網(wǎng)絡,感謝歸原感謝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