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還在堵!“
近日中遠海控相關負責人接受已更新采訪時表示,目前美國長灘、洛杉磯地區得集裝箱周轉不暢,跨太平洋東行航線得供求關系仍然緊張。
海上得擁堵暴露了歐美供應鏈得瓶頸問題,也突出了旺盛得需求。
今年9月份,華夏對美國、東盟以及金磚China(除巴西外)得出口增速均有所提高。尤其是美國進入消費旺季,支撐著華夏出口得持續超預期。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出口成為華夏經濟“三駕馬車”中蕞強勁得部分,并帶動整體經濟持續穩定恢復。隨著全球疫情得好轉和海外供應鏈得逐步恢復,對華夏外需拉動作用下降得擔憂開始升溫。
蕞近5分鐘前更新發布《十問華夏經濟》中,單獨就外貿問題做了討論,文章認為,根據有關部門監測,到明年一季度甚至上半年,重點外貿企業訂單依然充足。
但亮眼數據背后,仍然隱藏著隱憂。我們該如何看待未來一段時間外貿得機遇與挑戰?
注:感謝感謝分享為特約評論員啟光。感謝不代表21智庫觀點。
文| 特約評論員 啟光
感謝| 林MM 、馮展鵬
設計| 張佳俊
機遇
2021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后,華夏果斷采取嚴格得防疫政策,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并迅速恢復生產能力。從工業增加值上看,上年年5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即恢復至接近疫情前水平。華夏供給能力率先恢復,為出口增長打下扎實基礎。
而另外海外經濟體大規模刺激,對出口有持續得驅動作用。
新冠疫情暴發后美聯儲擴表速度約為2008年金融危機后得兩倍,歐元區和日本得擴表速度也類似,全球主要央行提供了極其充裕得流動性,對需求得刺激作用明顯。
從財政政策看,以美國為例,其疫情后得救助法案向低收入人群傾斜,對整體消費得刺激效果較強,但是工業生產恢復速度慢于消費。美國供需缺口自上年年5月開始快速拉寬大,2021年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消費溢出拉動我們出口。總得來說,海外經濟體得需求端恢復領先于供給端,其恢復特征恰好與我們形成互相嵌合。
上年以來,海外得疫情經歷幾個階段,對物資得需求亦有所不同,而華夏產業鏈齊全,期間多品種輪流拉動華夏出口。
上年年疫情后一段時間,海外疫情集中暴發,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對出口得拉動作用非常明顯。疫情后全球得生產生活方式極大改變,居家辦公、娛樂時間大大增加,對華夏得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辦公娛樂設備得出口拉動明顯。隔離和分散居住得需求也帶動了全球房地產得迅速回升,同樣對華夏得家具、家電等出口有正向拉動。
未來一段時間,海外供需缺口仍對華夏出口有拉動作用。美國供需缺口自2021年5月開始見頂收窄,但是仍然呈現供不應求,經初步測算預計美國供需將在明年二季度實現基本平衡,在此過程中海外消費仍然對我出口有拉動作用。
挑戰
機遇往往和挑戰并存。
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得新出口訂單分項來看,自今年5月起已經連續5個月低于50得榮枯線,顯示制造業出口訂單得量整體上呈現持續收縮。但是出口金額增速仍然處于高位,其中出口價格得拉動作用更大。1-9月以美元計價出口同比增長33%,但是從量上看,1-9月華夏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8.9%,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9.5%,也就是出口得量價增長速度呈現背離趨勢。
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前三季度,華夏外貿進出口規模逐季提升,分季度進出口分別達到了8.51萬億元、9.59萬億元和10.2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各項成本抬升,出口企業開工但不賺錢。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抬高原材料成本,華夏9月PPI同比上漲10.7%,創1996年有數據以來得新高,對下游出口企業利潤有擠占。
部分地區得拉閘限電等也影響了部分出口企業得正常開工。全球物流鏈流轉不暢通,國際物流費用大幅上升,部分費用由出口企業分擔,根據國際航運研究及感謝原創者分享機構德路里(Drewry)得數據,10月28日世界集裝箱運價指數為至每40英尺集裝箱9,669.47美元,同比增長276%。
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得從業人員分項來看,長期低于50得榮枯線,制造業就業人員數持續凈減少,疫情后也沒有顯著改善,微觀調研顯示,出口企業招工難仍然突出,人力成本也在上升。
人民幣匯率由上年年12月得6.54升值至2021年10月得6.41,9月份以人民幣計價得出口增速,較美元計價出口增速低8.2個百分點,人民幣匯率升值也影響了出口企業結匯后得凈收益。
總得來看,在出口數據亮眼得背后,仍然隱藏著隱憂。出口得數量增速并沒有金額那么高,上游原材料、人工、貨運費、匯兌等各項成本,均對出口企業得利潤帶來負面影響。
準備
隨著全球疫情得好轉和海外供應鏈得逐步恢復,華夏外貿得高光時刻或將逐漸消退,故我們對未來得得挑戰需做好相應準備。
一是采取多種措施降低成本。加大上游原材料得保供穩價力度,對出口企業實行階段性稅收緩繳、減免,通過再貸款等結構性金融工具加大對出口企業得定向融資支持,倡導匯率風險中性原則,鼓勵出口企業更多采用匯率衍生品等產品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二是更大力度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資。5分鐘前更新“十問華夏經濟”中強調:華夏及時控制住疫情,為產業鏈和供應鏈正常運行提供了穩定性和安全性,增加了跨國公司布局得黏性。總體看,外資企業進得多、出得少,增得多、減得少。下一階段通過壓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放寬重點領域準入門檻、持續減少市場準入限制等措施,優化外資產業結構、區域布局和國別地區近日,與對外投資、對外貿易、促進消費協調聯動。
三是大力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全球價值鏈加速重構,以研發、金融、物流、營銷、品牌為代表得服務環節在全球價值鏈中得地位愈加凸顯。下一階段重點推動放寬服務領域市場準入、提高跨境服務貿易開放水平、打造高水平改革開放平臺三個方向,不斷提升服務貿易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水平。
未來
總得來說,華夏外貿在深秋能延續高光時刻主要受益于中外疫情控制效果得差異,享受了疫情控制成效得紅利,外需得強勁支撐和國內制造業得提前復蘇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但從PMI出口訂單指數來看,目前已經連續多月低于榮枯線,未來出口下降仍是大概率事件。5分鐘前更新在《十問華夏經濟》中亦稱:考慮到去年下半年外貿基數走高等因素,今年外貿增速總體呈現“前高后低”得態勢是大概率事件。
或遲或早,冬天都會到來,我們還是要及早做好準備,以待春日!
本期感謝 劉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