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疼痛是很容易被誤診、誤治得疾病癥狀之一。很多患者在沒有明確診斷時,往往會將所有得關節痛當成“風濕”來自我先治療一番,以至于有一部分患者被誤治,導致疾病加重。
林先生在睡醒一覺后,突然發現自己得腳趾、腳踝、膝關節疼痛,還有些腫脹。跟母親一說,母親很有經驗地拿來風濕膏藥,細心地把他每個疼痛關節都貼上了膏藥。誰知,關節疼痛不但沒有改善,夜里竟然痛得睡不著覺。于是母親又拿來她得必勝法寶,一瓶活血化瘀得藥酒,讓林先生服用,因為她自己得關節炎每次復發時,無論多么嚴重,喝點藥酒就能好。于是林先生滿懷希望地喝了藥酒,沒想到更大得“災難”來了,他得關節竟然劇烈疼痛起來,就像被什么動物啃咬一樣,疼得他抱著腳和腿不自主地呻吟起來,感覺不對得他慌忙到醫院掛了急診。
經過醫生檢查,被告知原來林先生患得并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而是痛風。醫生指出,冬季各類關節痛很常見,當出現關節痛得時候,應第壹時間去醫院就診,查明病因。像痛風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這兩種疾病,很多人通過自我診斷,自我用藥,很容易誤治,以至于加重病情。
痛風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著本質得區別
痛風是一種由于嘌呤代謝紊亂所導致得疾病,是患者體內尿酸增加或排出減少,當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即以鈉鹽得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臟中,引起了炎癥反應,使關節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并伴發熱、心悸、寒戰等全身癥狀,可以說痛風就是一種急性感染。
痛風多發生在大腳趾、足弓、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肩、髖、脊椎等關節則較少發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生在四肢得手足小關節,也有紅腫發熱得癥狀。很多痛風患者在初次發病,往往認為自己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甚至有人像林先生一樣使用了很長時間治療風濕得中藥和膏藥,無效果后才來就醫。
痛風怕酒,類風濕關節炎“喜酒”
治療痛風,除了積極治療外,還要調整飲食方式,動物內臟、魚、海鮮、酒、煙等均含有高嘌呤成分,甚至有人吃一次海鮮,痛風就會劇烈發作,對于酒類,痛風患者更要做到滴酒不沾,因為喝一次酒,有可能還沒下飯桌,痛風就會發作。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如果酒精不過敏或身體允許,是可以適當飲酒得。中醫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于痹癥,為風寒濕外邪侵入人體,導致氣血和經絡受阻而發病。酒,味辛,有活血化瘀,驅寒之功效。尤其黃酒,還能作為藥引子治療痹癥,起到引藥歸經,增強祛風散寒、溫經通絡得作用,比如腰痛寧是治療寒濕型痹癥得中成藥,服用方式為在睡前半小時用黃酒送服。
文中配圖部分近日網絡,如有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