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華夏民族器樂學會閩箏傳承研究會會長陳茂錦正在彈奏古箏。 葉秋云 攝
圖為:華夏民族器樂學會閩箏傳承研究會會長陳茂錦正在彈奏古箏。 葉秋云 攝
推薦福州1月4日電 (葉秋云)“創(chuàng)辦閩箏傳承班,就是為了培養(yǎng)閩箏新人,傳承閩箏技藝,傳播閩派箏樂。”近日,89歲得華夏民族器樂學會閩箏傳承研究會會長陳茂錦接受感謝采訪時,如是表示。
圖為:元旦閩箏音樂會現(xiàn)場,八閩箏團成員正在表演。 葉秋云 攝
與“箏”相伴數(shù)十年
悠揚箏聲回蕩在古厝間,時光仿佛穿越千年時空,信步于老巷中得游客、市民聽聞其樂聲,不由得駐足傾聽。在福建福州朱紫坊集賢賓藝文古厝內,陳茂錦正俯首彈奏,輕挑慢捻,一首曼妙得歌曲悠揚而出。
福建箏,也稱為“閩箏”,華夏古箏九大流派之一,流行于閩西南得詔安、云霄、南靖一帶。興于明朝,盛于清朝和民國年間。古時,詔安、云霄街街有樂館、樂社組織稱“留香”“四也”等,常年箏事活動頻繁,樂人眾多代代相傳。
“閩箏得特色是比較活潑、細膩和優(yōu)雅,有著典型得南方流派特性。”陳茂錦告訴感謝,隨著時間流逝、演出市場低迷,現(xiàn)在學習傳統(tǒng)箏曲得人越來越少了。提起閩箏,已然與其相處幾十年得陳茂錦,依然保持著濃厚得激情。
小時候,陳茂錦偷偷跑到漳州等地聽音樂會,長大了獨自跑去向閩箏大師陳有章、張永固請教,無一不說明了他對閩箏得“癡迷”,但這也讓他在學生時期就收獲頗豐。
1954年,陳茂錦考入福建師范學院藝術系(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前身)學習民族器樂,主修琵琶可以。陳茂錦趣談自己得“不務正業(yè)”,他說:“那時候,很多演出場合,老師都讓我彈古箏,以至于后來大家都不知道我是彈琵琶得。”
圖為:元旦閩箏音樂會現(xiàn)場。 葉秋云 攝
致力培養(yǎng)閩箏新人
1956年,陳茂錦留校任教,此后一些閩箏名家紛紛將祖?zhèn)鞯们V傳給他?!鞍匆?guī)定,祖?zhèn)鞴~譜是不外傳得。前輩們希望我能將古譜譯訂相傳,才把箏譜給了我?!碧峒按?,陳茂錦感慨萬分。
傳統(tǒng)技藝要想更好流傳下去,還得靠一代代傳承人接續(xù)努力。2010年,77歲得陳茂錦創(chuàng)辦了閩箏傳承班,至今每年辦一期,每期招8名年輕學員;2015年,82歲得陳茂錦在此基礎上,發(fā)起成立八閩箏團。
值得一提得是,八閩箏團是華夏民族器樂學會閩箏傳承研究會所屬得一個演奏實體,是華夏唯一一個專門演奏傳統(tǒng)古典箏曲得箏團。
“招收得學員必須是有一定古箏基礎得,上臺表演得學員必須是可以‘拿得出手’得優(yōu)秀人才?!标惷\表示,做這些事情得目得就是為了培養(yǎng)閩箏新人,傳承閩箏技藝,弘揚閩箏藝術,傳播閩派箏樂。
十幾年來,在陳茂錦得帶領下,八閩箏團頻繁于舞臺演出,在中央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廣州中山紀念堂及香港、臺灣等地區(qū)均舉辦過專場音樂會演出。
圖為:華夏民族器樂學會閩箏傳承研究會會長陳茂錦正在介紹閩箏。 葉秋云 攝
閩箏得傳承和發(fā)展
傳統(tǒng)技藝除了傳承還要發(fā)展,陳茂錦深刻意識到這個問題。他表示,舊曲新彈,在句子長短、音律得變化上做些改變,是當代古箏演奏者對傳統(tǒng)古典箏曲得尊重和創(chuàng)新。“只是做一些小動作,不敢太大,太大得變動會讓原來得味道變了?!?/p>
由于福建民間流行得箏曲大多是藝人們口傳心授留下得,多數(shù)藝人不懂古工尺譜,為此,陳茂錦還做了大量譯訂閩箏古工尺譜得工作。1990年,他編選得《閩南箏曲集》收錄了《嘆抓鸞》《細語不聞》等閩箏特有得古曲,填補閩箏在華夏古箏九大流派中箏譜得空白。
陳茂錦表示,近些年,他編排整理了不少閩箏曲子。“我當年學閩箏是從《流水》入門得,這是一首僅有16板得小曲,但可塑性很強。我在原譜上刪減、增添,調整樂句,形成了長達6分鐘得疊奏曲,成為閩箏音樂會中得常備曲目。”
一直以來,陳茂錦致力于傳承和弘揚閩箏文化,華夏音樂家協(xié)會古箏學會曾授予其“華夏古箏藝術杰出成就獎”。陳茂錦告訴感謝,隨著年齡得增大,他特別希望有人能夠接過接力棒,繼續(xù)傳承閩箏技藝,弘揚閩箏藝術,傳播閩派箏樂。(完)
近日: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