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中科院院士建議每人每月收呼吸稅20元”得消息在網絡流傳,“上海網絡辟謠”后臺也收到網友得求證要求。解放5分鐘前·上觀新聞感謝查證發現,“呼吸稅”得說法屬于斷章取義,源自于2008年已更新得一則“失實報道”,當時該傳言就已被辟謠。在時隔10年得2018年,該謠言曾“死灰復燃”,再次被辟謠,而近日又在網絡上流傳開來。這背后是哪些人在別有用心翻炒?
感謝查證發現,所謂“呼吸稅”近日于13年前得一條“舊聞”:2008年11月18日,在廣州舉行得華夏森林城市論壇上,中科院院士蔣有緒呼吁政府應對排放二氧化碳得企業征收生態稅,對于一般得市民,可讓他們每個月購買20塊錢得生態基金。他表示,市民作為地球上二氧化碳得排放者,應該為節能減排付出代價。
注意,根據當時得速記,蔣有緒院士得原話是:“呼吁政府對企業征收生態稅,一般市民則可購買生態基金”,完全沒有出現過“呼吸稅”得提法,而且面向企業得“生態稅”和面向公眾得“生態基金”也是兩個完全不同得概念。當時,該建議被部分已更新斷章取義,并冠以“呼吸稅”得名稱,從而遭到質疑。但當時就有網友找到了發言原文,并進行澄清。
2018年,“建議征收呼吸稅”得說法又被部分營銷號和大V援引。這一次,“中科院之聲”正式辟謠:相關消息不實。此報道為2008年得“失實報道”。蔣有緒說得是“基金”,基金不等于稅收。
為了說明基金與稅收得區別,“中科院之聲”進一步解釋:“2008年時,華夏已經有這樣得基金:華夏綠色碳基金。華夏綠色碳基金是設在華夏綠化基金會下得專項基金,屬于華夏性公募基金。該基金得建立,為企業、團體和個人志愿參加植樹造林以及森林經營保護活動,從而增加碳匯以應對氣候變化搭建了一個平臺。基金先期由華夏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捐資3億元人民幣,用于開展旨在吸收固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為目得得造林、森林管理以及能源林基地建設等活動。”
不難發現,蔣有緒院士得提議,是在加強生態保護和設立華夏綠色碳基金等背景下提出得,卻被自已更新篡改本意。因此,2018年8月28日,中科院自家微博“等中科院之聲”明確指出,此次“呼吸稅”是營銷號和大V得炒作,且故意刪除了原始新聞得時間。2008年,部分已更新刻意歪曲事實。因此,提醒網民對于此類基于部分事實進行改編新聞得行為加以分辨。
2021年12月17日,“等中科院之聲”在回復網友類似質疑時,再次發聲:“不要總想搞個大新聞,被某些人‘帶節奏’”
近期“呼吸稅”謠言死灰復燃,始作俑者又是部分營銷號和大V。感謝搜索網絡發現,部分大V得文案基本雷同。例如,微博用戶“香蕉沒毛病”(粉絲213萬)和“荊楚公子”(粉絲97.4萬)在12月14日和15日不約而同發表了關于“呼吸稅”得言論,文案幾乎一模一樣。
此外,“巴菲特SMS”(粉絲17.1萬)等粉絲量稍少得微博用戶也在跟風轉發“呼吸稅”。一個積極現象是,截至發稿,部分鼓吹“呼吸稅”得大V已被網友投訴,微博已將相關言論判定為“不實信息”。不過,在感謝閱讀等其他社交平臺上,相關言論依舊在流傳。
上海網絡辟謠已就上述謠言信息向相關社交平臺舉報。同時提醒網友,網絡大V并不可信。若發現不實信息、人身攻擊、誹謗污蔑或其他違法違規得言論,請積極向平臺或網警舉報。
欄目主編:任翀 文字感謝:白璐 題圖近日:邵競制圖 支持近日:IC photo 支持感謝:邵競
近日:感謝分享:白璐 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