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還是做自己 | 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編者按:您現在看到的,是新京報攝影圖片部2019年度個人作品系列。這一年,我們見證大國之慶,感受盛世繁榮;也目睹世間冷暖,喟嘆人生不易。
本期出場的,是新京報資深攝影記者王貴彬。
每個人回想過去都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快”,其實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為家庭和工作而努力。我的日常工作就是記錄北京大街小巷的變化,用照片讓讀者看到新聞事件的核心內容。
這一年,新機場線、地鐵7號線東延、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京張高鐵清河站、新首鋼大橋等,都在我的鏡頭里留下來印記。
每一次按動快門,我都會努力嘗試利用構圖和光影,抓住不一樣的瞬間。雖然不是每次都能達到自己的預期,但還是會盡力做到最好。
城市日新月異,采訪應接不暇,光影流離間,人很容易迷失在瑣碎中。我很慶幸,能遇到這么多熱愛攝影的同事們,二零年代,一起前行,一起做自己!
——王貴彬
▼
看過很多星與夜
△?2019年1月26日晚,北京高鐵工務段綜合車間廊坊探傷工區探傷工張宇和同事。他們的工作是在夜里列車停駛后,對鐵軌進行探傷檢查,確保第二天列車安全行駛。
△?2019年1月25日晚,北京西站上水工王鵬鵬、劉陽、李剛剛給一列即將駛離的列車加完水,因為他們,全車乘客才能在旅途中喝到熱水。
△?2019年1月24日晚,北京動車段質檢員王志勇正在檢查列車。作為經驗豐富的資深機械師,他要把好最后一關,只有過了他這最后一關,動車組才能出庫投入運行。
△?2019年8月6日,京港地鐵通號維修車間員工郭真真用一把鋼角尺,對列車定位天線進行日常檢修。
△?2019年8月14日,深夜,7號線焦化廠站,巡線工王濤用手錘連續敲擊鋼軌,通過聲音反饋判斷鋼軌有無損傷。
走過很多橋與路
△?2019年5月28日,從永定門外向北望北京中軸線,在北部山巒背景下,永定門城樓、前門城樓、故宮、景山萬春亭、奧林匹克塔等中軸線標志建筑鱗次櫛比。
△?2019年3月28日,游客站在初步建成的“花海棧道”觀景平臺上拍攝列車穿越花海。
△?2019年12月29日,延崇高速北京段正式完工。西羊坊隧道內喚醒燈帶,對應秋冬主題,以藍灰色為主色調。
△?2019年5月13日,地鐵16號線兩條施工隧道像兩個圓溜溜的“大眼睛”。
△?2019年12月12日,地鐵17號線18標項目全面洞通。
△?2019年12月13日,工人們慶祝地鐵16號線最長的盾構隧道貫通。
△?2019年3月19日,工人在老八里橋下修理裂痕,透過橋洞可以看到新八里橋橋梁主體已經完工。
△?2019年12月28日,郎辛莊站內繪制有藝術壁畫。
△?2019年9月23日,新首鋼大橋月底通車。
△?2019年11月28日,清河站站廳,工人們正在清理地面。站廳西側設計了一面傾斜角度達70度的玻璃幕墻,太陽落山時,站內也有較好的采光效果。
伴過很多笑與淚
△?2019年1月21日凌晨,北京站候車室一位男乘客懷中抱著“小豬喬治”毛絨玩具,他說這是準備春節回家送給女朋友的。
△?2019年2月14日,平谷丫髻山,觀眾在雪天舉著手機拍攝表演。
△?2019年8月22日,中央戲劇學院昌平校區迎來2019級新生,明星新生蔣依依與同學們一同入學。
△?2019年10月29日,北控俱樂部賽季誓師大會上,主教練馬布里表示,作為教練,總冠軍是目標。
△?2019年12月7日,北京一師附小足球場,小隊員們在賽場上激烈拼搶。
△?2019年9月12日,東城體育館路街道的居民們在參加頂氣球活動。
△?2019年3月7日,東城區西花市南里西區,社區美食大賽上,小朋友期待地看著滿桌的菜肴。
△?2019年6月24日,王府井步行街,游客經過攝影展,產生有趣視覺錯位。
△?2019年10月1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會,空中受閱編隊飛過天壇祈年殿。
珍惜眼前,
感恩與攝影相遇。
持續,未完:)
編輯 陳婉婷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