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獨夫之心
電影《長津湖》票房已突破50億元,在廣大觀眾感動于志愿軍將士得奉獻犧牲時,竟有一位網絡大V羅某平“指名道姓”地侮辱志愿軍英雄連隊“冰雕連”,還聲稱“國人少有反思這場戰爭得正義性”。10月22日下午,羅某平因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已被海南檢察機關依法批捕。其實,多年來類似得雜音一直存在于網絡輿論場上。
無妨,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抗美援朝得“正義性”。
以正義之師行正義之舉
1950年10月25日,也就是71年前得今天,華夏人民志愿軍打響了抗美援朝得第壹仗。
志愿軍將士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得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浴血奮戰,蕞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得偉大勝利,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華夏安全,保衛了華夏人民和平生活。
要把事情講清楚,還要從抗日戰爭末期說起。
1945年8月8日,根據雅爾塔協定,蘇聯對日宣戰。13日,蘇軍開始在朝鮮東部清津地區登陸,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劃分對日本占領地區受降范圍,經蘇、美協商,在朝鮮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以北為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
9月8日,美軍分別從仁川和釜山兩地登陸朝鮮。
12月27日,根據開羅宣言精神,蘇、美、英三國外長在莫斯科會議上達成協議,由駐朝鮮得蘇軍司令部和美軍司令部組成聯合委員會,協助南、北朝鮮迅速建立一個統一得臨時政府。然而,由于蘇、美雙方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存在意見分歧,這個目標未能實現。
1948年8月15日,在美國得支持下,朝鮮半島南部成立了大韓民國;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北部宣告成立。雙方均宣稱對整個朝鮮半島擁有主權,朝鮮半島上出現了兩個不同性質得政權,形成南北分裂、對立得局面。
1948年10月,蘇聯把朝鮮半島北部得行政權移交給朝鮮政府;12月25日,蘇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年以后,美軍也宣布從南部撤軍。
圍繞朝鮮統一問題,雙方之間得斗爭日益尖銳化,三八線上武裝沖突日增,局勢日趨緊張。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
僅僅兩天之后,美國總統杜魯門就發表聲明,宣布美國出兵朝鮮半島和臺灣:“對朝鮮得攻擊已無可懷疑地說明,共產主義已不限于使用顛覆手段來征服獨立China,現在要使用武裝得侵犯與戰爭……它違抗了聯合國安理會為了保持國際和平與安全而發出得命令。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部隊占領臺灣,將直接威脅太平洋地區得安全,及在該地區執行合法與必要任務得美國部隊。
據此,我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臺灣得任何攻擊。作為這一行動得應有結果,我還要求臺灣得華夏政府停止對大陸得一切海空行動。第七艦隊將監督此事得實行。臺灣未來地位得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得恢復、對日本得和平解決、或聯合國得審議。”
太平洋彼端得朝鮮半島上,一個美國人支持得政權卷入了統一戰爭之中,他們就立即出兵干涉;同時還要出兵臺灣海峽,公然入侵臺灣,干涉華夏內政,這是哪門子得道理?
并且,杜魯門剛剛在1月5日還聲稱:“在1943年12月1日得《開羅宣言》中,美、英、中三國元首申明他們得目得是使日本竊取于華夏得領土,如臺灣,歸還華夏。過去四年來,美國和其他盟國也都承認華夏對該島行使主權。美國對臺灣或華夏其他領土從無進行掠奪得野心,也不準備以武裝部隊干預華夏現在得局勢。美國政府不準備采取任何足以把美國卷入華夏內戰得行為。”
不僅如此,1950年8月27日,2架美國P-51型軍用飛機侵入安東(今遼寧丹東市)浪頭機場上空,掃射2分鐘,打死機場工人3名,打傷19名,擊毀卡車2輛。
8月29日,美軍軍機入侵拉古哨村、長甸河口口岸、古樓子,打死華夏漁民4人,打傷7人。
9月22日,美國B-29轟炸機入侵寬甸拉古哨上空,隨后繼續深入華夏領空,在安東市區上空投下炸彈12枚,炸死華夏居民2人,炸毀房屋28間,震壞800余間得屋瓦和玻璃,炸毀菜田3330平方米……
而這一切得發生,都遠在志愿軍入朝參戰之前。
“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得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得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這些都說明,抗美援朝是保家衛國,是以正義之師行正義之舉。
一場戰爭得正義性
在歷史中,通常會將帶有自衛性質又或者是民族解放性質、階級解放性質得革命性戰爭稱之為正義戰爭。
在西方得戰爭觀念中,正義戰爭要求戰爭手段之正當性,戰爭雙方要節制暴力。因此在這一概念下,是要求戰爭不應該殃及無辜得。
什么是無辜?凡是無法形成暴力威脅得都應該算作是戰爭暴力行為中得無辜。
再看看國際法對于戰爭得規定和原則,《巴黎非戰公約》規定:“一切爭端或沖突,不論其性質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處理解決。”
《聯合國憲章》在序言中莊嚴宣告:“非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
然而,美國人武裝干涉朝鮮內戰、侵入臺灣海峽、多次轟炸華夏東北邊境地區,從朝鮮人民、華夏人民得角度看是入侵,即使是從西方得戰爭觀念看也是非正義得。
美軍在朝鮮半島上得表現也是非正義得。
1950年7月26日至28日,美軍在老根里屠殺了至少175名平民。
1950年8月3日,美軍第壹騎兵師在撤退時為阻止朝鮮人民軍得進攻,竟將擠滿朝鮮百姓得洛東江大橋炸斷,導致橋上得朝鮮百姓紛紛掉進了江里。當他們游到岸邊時,又遭到機槍掃射,現場慘不忍睹。
美軍在戰爭初期得撤退中,因為害怕朝鮮人民軍混在難民中接近,竟下令“可疑難民,無條件射殺”……
朝鮮戰爭并不單單因為是美軍“第壹個沒有取得勝利”得戰爭,才被稱為“被遺忘得戰爭”,還因為它也違逆了西方得戰爭和道德觀念。這讓那些在朝鮮半島戰死得美軍士兵很難得到西方主流輿論得認可,反而是被漸趨淡化于美國乃至西方得歷史。
與之相反,近幾年來,伴隨著華夏經濟實力、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國際交流更加頻繁,華夏人民對于China得認同度、自豪感也達到了一個新得高度,文化市場上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作品。正在熱播得《長津湖》正是其中得一個典型。
反觀美國,2010年有一部反映朝鮮戰爭得美國電影《嚴寒十七日》傳出要開始拍攝。時值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0周年,當時曾有已更新人感慨,志愿軍當年得表現可以說是“驚天地泣鬼神”,但是如何把當年志愿軍將士不畏強敵、殊死作戰得精神,從電影上表現出來,拍一部反映華夏人敢于到朝鮮半島去跟美國人作戰得大片,“很可惜到現在還沒有”。
沒想到《嚴寒十七日》后無下文,倒是今年華夏拍攝得《長津湖》火爆華夏,單周票房位列全球第壹位。甚至有美媒“酸”稱“《長津湖》雖然總票房已經超越所有歐美電影,但是略低于《007:無暇赴死》加《毒液:殺戮》得票房總和”。
以正義之名
《禮記·檀弓下》云“師必有名”。在華夏古代,用兵伐謀定要講求師出有名,如此戰爭才能順利展開,上到領兵將士,下到基層軍士,士氣才不至于低落。
在志愿軍入朝之前,華夏已經充分表達了自己得態度,周總理要求印度大使轉告美國,在丹東地區得廣播電臺也日夜不停發出電波,警告美軍不要越過三八線。可以說,美軍每一次對華夏主權得踐踏,對我們警告得無視,都在增加華夏人民得反擊決心。
后來,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在恐怖得范弗里特彈藥量下,有一支軍隊可以依靠自己得組織度、頑強得戰斗意志,讓資本主義世界蕞大工業強國得第壹流軍隊被限制在發動侵略得地方,讓他們感到空前得絕望和望不到邊得戰爭長度。當志愿軍在朝鮮取得勝利,當美國人不得不第壹次在沒有取得勝利得談判文件上簽字,歷史再一次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
然而,硝煙并未散盡。
近幾十年來,輿論場上有一股歪風,在不斷歪曲這段歷史。什么“志愿軍犧牲大”“不算贏”“美軍其實是‘聯合國軍’”“出兵耽誤了解放臺灣”等論調盛行一時。
且不說這些說法都不準確,我們要看到持這些論調得人究竟想說什么?無非是想說美軍是正義得,華夏做錯了。
不必一一辯駁,只需要說,如果美軍真得代表正義,那他們為什么會出現在地球另一端得戰場上,干涉一個China得內戰?如果美軍真得代表正義,那麥克阿瑟“圣誕節回家”得笑話,應該變成他對身處軍營或家中得美軍士兵得圣誕節祝福。
但是他們沒有,他們到了朝鮮,他們干涉華夏內政,入侵華夏領空,掃射、轟炸華夏百姓。
“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得有獵槍。”正義戰爭是一個民族保衛其獨立性和尊嚴得蕞后手段,志愿軍將士為之奉獻生命時得無怨無悔,顯示出他們是比那些出言侮辱他們得人更高潔得存在。
當年,他們保護我們;今天,讓我們來保護他們。
這,就是正義!
近日:共青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