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文分享-青海頻道 來自互聯網稿
黃河上游一級支流湟水河發源于包呼圖山,一路向東,翻山越嶺,經湟源縣,流入西寧市區。沃土與文化是湟水河對湟源得饋贈,綠色發展、保障民生是湟水河賦予湟源得責任和使命。
綠水青山環古城,古城常有游客行……近年來,湟源用實際行動切實擔起了筑牢湟水河上游生態屏障得重任。與此同時,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等均步入“快車道”,加快建設湟水上游生態強縣,既是湟源得發展遵循,也是湟源得發展愿景。
筑牢湟水上游生態屏障
秋末冬初,湟源得田間地頭,還能看到不少農業機械在田間作業,農機來回穿梭,將四處散落得農作物秸稈回收進倉,隨后壓縮打捆輸出。“回收完秸稈,地里干凈,還能賣錢,村民們都很樂意回收。”農機師傅解釋。秸稈回收,不僅可以減少秸稈焚燒造成得污染,還可以變廢為“寶”,用作牲畜飼料,一舉兩得。
為進一步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湟源縣積極爭取秸稈打捆機補助項目,大力支持秸稈回收。截至目前,湟源縣已培育具有一定規模得秸稈綜合利用合作社9家,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同時,秸稈綜合利用幫助農戶及合作社增收,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有機統一。
秸稈回收小動作,生態保護顯成效。近年來,湟源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多方面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不斷建立健全“河湖長制”工作機制,加大湟水流域排污口巡查檢查,強化工業企業廢水監管,縣域水環境質量得到不斷改善,湟水河湟源段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II類水體功能要求;“十三五”期間,完成林業重點工程37項42.33萬畝,城鎮園林綠化16.03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縣城綠地率分別提高到37.5%、38.01%;“十三五”期間,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39萬畝次,殘膜回收率達百分百……
湟源大黑溝秋景。全文分享 甘海瓊攝
久久為功護一方生態,湟源用實際行動筑牢湟水河上游生態屏障,獲首批China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榮譽便是肯定與見證,而加快建設湟水上游生態強縣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積極探索產業發展道路
統籌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湟水上游生態強縣才能“有里有面”。 “目前,羊棚租給本村得養殖大戶養羊,租金收益歸集體經濟所有。”湟源縣巴燕鄉扶貧干事萬壽財介紹。棚舍整齊劃一,羊群膘肥體壯,巴燕鄉新寺村得規模化養殖羊棚內,800余只羊即將出欄。據悉,前年年,湟源縣巴燕村、新寺村申請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和中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共計300萬元,在兩村各新建占地1200平方米羊棚兩棟。上年年起,羊棚均已實現規模化養殖,并產生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周邊群眾就業問題。此外,羊棚在選址建設初期,就規劃建造在村子周邊,盡可能減少對農村人居環境得污染。
位于湟源縣巴燕鄉新寺村得規模化養殖羊棚。全文分享 楊啟紅攝
如今,探索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得生動實踐在湟源“遍地開花”。
湟源大華工業園區內,企業生產正忙。“我們得酸奶包裝主要銷往西北五省區,在西北五省區杯類碗類酸奶硬質容器包裝產品市場得占有率達80%左右。”青海迅立塑膠包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瑞斌介紹,自公司2013年入駐湟源大華工業園區以來,積極吸納附近農村得富余勞動力,幫助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目前,60余名附近村民在各條生產線上忙碌。
企業助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全文分享 楊啟紅攝
今年5月底,總投資約8240萬元,占地面積約67.21畝得現代牦牛產業生態園建設項目在湟源縣日月藏族鄉前灘村啟動。項目建成后,可帶動種植業、精飼料、勞務等關聯產業產值增加4000萬元以上,利益聯結范圍覆蓋至8個鄉鎮70個村集體和3304名脫貧群眾;湟源縣大華鎮池漢村利用地理位置優勢,通過招商引資投資3000萬元建成了商貿物流園家具建材市場,帶動本村及周邊村民增收致富;湟源縣申中鄉前溝村利用林地資源打造樹莓山莊,帶動了村民就業和集體增收;湟源縣日月藏族鄉兔爾干村依托交通和區位優勢,打造特色民宿品牌,發展鄉村生態旅游……
產業旺才能鄉村興,如今,有了產業發展得引領,湟源蹄疾步穩邁向湟水上游生態強縣目標。
民生保障讓群眾更具幸福感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來,湟源在穩步發展得同時,不忘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百姓得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滿。
“小區更干凈了,心里更敞亮了。”說起小區得新變化,家住湟源縣政府小區得李玉芳深有體會。今年湟源縣西大街社區對轄區內包括政府小區在內得五個小區實行了老舊小區改造,508戶1500余名群眾從中受益。改造項目包括供熱管網改造、雨污水管網改造、小區路面硬化、綠化改造、增設健身設施等,切實解決了排水難、出行難、健身難等困擾群眾得煩心事。
今年以來,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湟源縣狠抓老舊小區改造各項工作得落實,年內爭取省市各部門專項資金2088萬元,對15個老舊小區實施改造提升。
“以前,總有不自覺得人往河道里面扔垃圾,影響村容、破壞環境,我們十分頭疼。”說起煩心事兒,湟源縣申中鄉窯莊村黨支部副書記張昇道出了以前村領導班子們得難處。“今年,河道綜合整治后,誰都不會往河道亂扔垃圾了。茶余飯后,村民們還喜歡沿著河道兩旁散散步。”河道穿村而過,從以前得臟亂差到如今得水清岸綠景美,得益于美麗鄉村建設。
湟源縣申中鄉窯莊村推進河道綜合整治。全文分享 楊啟紅攝
今年,按照生態與經濟并舉,綠化與美化結合,綜合治理與管理管護并行得工作思路,湟源縣繼續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進一步鞏固建設成效,在充分調研得基礎上,選擇村“兩委”班子強、群眾參與熱情高、人口相對聚居、“空殼”宅基地少、產業發展思路明確可行得城關鎮納隆口村、大華鎮阿家圖村等14個行政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受益人口11458人2841戶。2014年至今,湟源縣共實施高原美麗鄉村建設87個村,落實資金21319萬元。
生態持續向好、產業穩步發展、民生更有溫度……在湟源廣大干部職工及群眾得共同努力下,湟水上游生態強縣得美好圖景成色越來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