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川東達州得川環科技,在橡膠軟管領域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國內空白,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公司訂單充足,產品供不應求。”公司董事長文琦超對華夏證券報感謝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傳統汽車產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公司拓展傳統燃油車領域業務得同時,加大新能源汽車領域得技術儲備。面對供不應求得市場需求,公司緊急啟動了擴產計劃。
●本報感謝康曦
加班加點生產
近期,四川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反復。川環科技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每日對員工測體溫,消殺工作也呈常態化,避免疫情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影響。目前,川環科技得產品供不應求。
在川環科技得橡膠軟管生產線,工人有條不紊地進行操作。車間負責人告訴華夏證券報感謝:“7月至9月本是公司生產淡季,但今年淡季不淡,24小時都在生產,周末還要加班,才能滿足訂單需求。”
川環科技得訂單爆發源自自主品牌汽車廠商得發力。“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汽車銷售火爆,公司前幾大客戶得產品占比較大。受益于客戶不錯增長,公司產品供不應求。”文琦超說。
公司與上汽大眾、一汽大眾、長安馬自達、長安福特、日本三菱、吉利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比亞迪汽車、廣汽、奇瑞汽車、東風汽車、上汽通用五菱、北汽等整車廠建立了長期穩定得合作關系,成為國內外眾多整車制造企業得定點供配基地。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實現不錯120.08萬輛,同比增長44.51%;自主品牌實現不錯96.56萬輛,同比增長53.5%。比亞迪實現不錯24.67萬輛,同比增長55.51%。小康股份實現不錯13.28萬輛,同比增長20.26%。
市場拓展方面,文琦超告訴華夏證券報感謝,川環科技已進入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得配套體系,并拿到大眾品牌及奧迪品牌得項目定點。
文琦超認為,傳統燃油車市場仍有發展空間。“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不會完全替代傳統燃油車,雙方會各占一部分市場。公司積極拓展傳統燃油車市場得同時,加強在新能源汽車包括氫能源汽車領域得技術儲備。”
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
“新能源汽車業務是公司未來新得業績增長點。”川環科技董秘張富厚表示,“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盡管沒有燃油系統,但冷卻水管得用量卻增多了。其他涉及管路得制動系統、空調系統、轉向系統等產品也必不可少。”
據上述生產車間負責人介紹,一輛新能源汽車使用得軟管產值是傳統燃油車得2-3倍。鋰電池上也要用到冷卻管,通過循環制冷劑為電池降溫。
對于如何開拓新能源汽車市場,張富厚稱,公司會優中選優,尋找合作對象。
今年5月,川環科技與小康股份旗下得金康新能源簽署《戰略合作發展共識》,雙方將推進產品超級聯盟。“合作得產品正處于開發階段。”張富厚說。
公司成立了專門得技術團隊,專攻新能源汽車配套產品技術難題,并與國內主要新能源汽車企業,如吉利新能源、長安新能源、比亞迪、廣汽新能源、上汽五菱、理想汽車、威馬汽車、哪吒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開展合作。
“新能源汽車不錯占比仍較小,很多品牌處于開發階段,我們緊跟客戶進行相關開發。汽車行業相關產品從開發設計到正式量產,周期一般在1年至3年。目前新能源汽車相關業務占公司銷售收入得比例仍較低,但發展空間大,是公司重點拓展領域。”張富厚表示。
在氫能源汽車領域,川環科技正在布局相關技術儲備。“氫能源汽車上用到得橡膠軟管多。從環保角度看,氫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空間較大。”文琦超說。
啟動擴產計劃
面對旺盛得市場需求,川環科技今年緊急啟動了擴產計劃。公司計劃投資3億元,建設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增量(制造)擴能項目(簡稱“擴能項目”),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經濟開發區新征土地200畝,新建標準化廠房及相應得配套設施,以達到年產1萬噸得生產能力。
華夏證券報感謝在項目施工現場看到,一個車間已初步建成,內部道路即將施工。文琦超表示:“擴能項目是三年再造一個川環得重要舉措。項目達產后,可形成年產約9億元產值。已建成得車間今年會投入生產,以滿足公司不斷增長得訂單需求。后續項目建設將根據公司得資金以及訂單情況等逐步實施。”
文琦超坦言,隨著擴能項目得逐步建成,公司需要補充人才。“無論是并購項目還是新建項目,都需要安排專人負責。公司目前人才儲備還不充裕,尤其是技術工人。”
從成都到達州,坐高鐵大約需要3個小時,而從達州再到川環科技所在地大竹縣還有1小時車程。文琦超告訴華夏證券報感謝,“公司離成都和重慶都有一定距離,交通不是很便利。目前,人才是公司發展得瓶頸。針對人才緊缺得狀況,公司以加強內部培養為主,同時與高校合作。隨著達州至重慶得高鐵開工建設,以及達州新機場得建設,交通問題解決后,公司人才緊缺狀況也會隨之緩解。解決了這些問題,公司會有更快發展。”
感謝源自華夏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