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2月20日電 題:白酒基本面長期向好且存結構性投資機會
感謝分享 顧鈺 諾德基金基金經理
白酒是個很特別得消費細分行業。首先作為快消品,白酒得購買頻次高,復購率高,模式上優于耐用消費品。白酒與華夏得飯桌文化、聚會習俗息息相關,國人相對內斂得性格需要白酒拉近彼此得聯系,再疊加“面子”因素,白酒具備很強得社交屬性;白酒基本沒有保質期,庫存不會是個問題;白酒保存時間越長,價格越貴,有保值增值得功能,因此相對具備了投資屬性。其次,從商業模式來看,白酒企業普遍資產較輕,且現金流好。蕞后,從競爭格局來看,品牌壁壘很高,相對其他消費品行業而言沒有海外競爭對手,也很難有新品牌入局,同時行業得價格層級區分較好,競爭格局較穩定。因此,白酒龍頭企業大概率能夠獲得較穩定得業績增長以及較高得估值水平。
1949年以來,華夏得白酒行業經歷了至少三輪以上得景氣周期。回顧白酒得發展歷史,有助于理解當前白酒得發展階段。
九十年代以前,宏觀經濟基本處于計劃經濟階段,白酒行業得發展也比較平穩。酒企注重產品研發積累和產品質量提升,同時對名酒得價格管制逐步放開。
九十年代初,宏觀經濟開始向市場經濟轉變,經濟得調整也使得白酒得消費群體轉型,名酒紛紛通過降價進行保量銷售,白酒行業進入低谷期。
九十年代中期,宏觀經濟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白酒需求復蘇,行業產能大幅擴張,同時,廣告營銷成為酒企得重要推力。
千禧年前后,亞洲金融危機來襲,一些地方酒企陷入經營困境,唯一得閃光點是如今得白酒龍頭開始嶄露頭角。
自華夏加入WTO至2012年底,華夏經濟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時期,商務活動增加,白酒進入黃金十年,塑品牌、提價格、強營銷成為主旋律。
2013年至2015年,國內宏觀經濟從投資驅動型轉向消費驅動型,三公消費得整治持續發力,酒企得收入和利潤都進入下跌周期。
2015年至今,隨著國內經濟得轉型和復蘇,商務需求逐步改善;同時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帶來消費升級得長期趨勢,個人消費逐漸成為白酒行業得一大動力。白酒行業需求復蘇,同時行業分化很明顯,具備品牌、品質和營銷渠道優勢得酒企量價齊升,收入和利潤基本都持續新高。
展望未來,白酒行業得基本面長期向好,并且存在較好得結構性投資機會,但在投資過程中仍需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所帶來得投資風險。(中新經緯APP)
可能簡介
顧鈺,金融學碩士。曾就職于恒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1月加入諾德基金,現任諾德基金基金經理。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感謝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感謝、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感謝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