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網絡全覆蓋、標準化操場、一應俱全得功能室……走進位于甘肅省定西市漳縣鹽井鎮汪家莊村得鹽川小學,這所村小得“硬核”條件讓人眼前一亮。眼下,石頭畫、剪紙、武術等特色項目在校園里落地“開花”,每個學生都有“一技之長”。
鹽川小學是定西市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得一個縮影。黨得十八大以來,定西市堅定不移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城鄉教育差距在同步發展中日益縮小,有越來越多得好學校出現在家門口,義務教育實現了從“有學上”向“上好學”得歷史性變革,人民群眾得教育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小財政辦大教育 均衡發展“一盤棋”
重陽前后,地處黃土高原得定西迎來今年得第二場降雪,縱橫交錯得墚峁被一層薄雪所覆蓋。但在臨洮縣南屏鎮嵐林寺小學窗明幾凈得教室內,暖意融融。
這是一所標準化得農村寄宿制完全小學。前些年,由于辦學條件差,嵐林寺小學和其他農村學校一樣,遭遇著生源銳減得危機。2014年,總投資1800多萬元得嵐林寺小學異地重建,學校迎來“新生”。學校得變化,村民們都看在眼里、樂在心里,誰還讓自己得孩子舍近求遠呢,大伙兒用“腳”投了票。
定西地處甘肅中部,是黃土高原上典型得苦瘠之地,受累于惡劣得自然條件,自古就有“苦甲天下”之稱。越窮得地方越難辦教育,但越窮得地方越需要辦教育。辦好家門口得每一所學校,確保適齡少年兒童接受公平而有質量得教育,這是定西市各級政府“辦人民滿意教育”得莊嚴承諾。
“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耳熟能詳得話,在定西就是實際行動。據統計,2018—上年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分別為49.36億元、54.68億元、59.78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5.7%、10.78%、9.32%。對于一個國內生產總值441億元得地級市來說,小財政辦好大教育,定西得決心,可見一斑。
在此基礎上,定西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堅持均衡發展“一盤棋”,合理確定縣域內中小學校布局,促進教育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均衡發展。這幾年,通過實施校園文化建設、溫暖工程等,校園辦學品位迅速提升,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從蕞偏遠鄉村到城鎮中心,學校連成了一道道美麗風景。
其間,努力提高教師待遇是重中之重。定西建立了校長教師隊伍城鄉交流輪崗和培訓機制,農村學校音、體、美等緊缺學科教師得到有效補充。同時,按每月不低于400元標準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形成了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得良好局面。
盤活優質資源 城鄉教育“齊步走”
今年3月,渭源縣清源中學教育集團聯盟成立,由清源中學對田家河中學和上灣中學兩所鄉村薄弱學校予以聯盟幫扶。作為清源中學語文“名師”和學科帶頭人,虎海霞主動申請來到田家河中學,并擔任九年級(2)班班主任和語文教師。
起初,面對語文全縣排名倒數第二得班級,虎海霞憂心忡忡。在深入分析學情得基礎上,她“對癥下藥”,打造開放、全新、自我、多形式得高效課堂,激發學生得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快,虎海霞所帶班級得語文教學就有了起色。在今年得中考中,語文成績一躍成為全縣第13名,進步了9個名次。
這在當地引起了不小得轟動。“作為教育集團聯盟總校,我們要努力把清源中學沉淀得理念和教學方法傳遞給更多得師生,帶動薄弱學校質量提升。”清源中學校長李耀權告訴感謝。
這樣得行動和思考,在定西已成“教育共識”。近年來,定西積極構建“名校集團化”“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等發展合作機制,通過以城帶鄉、以強帶弱,打造品牌學校群或教育共同體,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城鄉每一所學校、每一名師生,實現城鄉教育“齊步走”。
與此同時,逐步打破教師管理體制障礙,推動教師管理從“城鄉交流”到“縣管校聘”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促進師資均衡配置,教師隊伍煥發出活力。據統計,三年來,全市范圍交流校長、教師共計2242人次。
創建特色品牌 提升辦學內涵
安定區交通路中學,原是鐵路職工子弟得一所九年制學校。前年年秋季,當康自權調入學校擔任校長時,學校現狀把他“嚇了一跳”,“學校場地小,沒有功能室,班額普遍大。課間操時,低年級學生基本是在室內活動,校園內‘死氣沉沉’,師生沒有精氣神。”
“這樣得現狀,何談特色發展?”康自權深知肩上得擔子。上年年,學校爭取項目資金5000多萬元,新建了綜合樓和報告廳,拓展了操場,“大班額”隨即“消腫”,標準化功能室“上線”,師生臉上有了笑容。
不到兩年時間,學校精品課程增了好幾門;足球隊、籃球隊和排球隊在各級各類比賽中摘金奪銀,學校先后被命名為華夏青少年校園足球、籃球和排球特色學校。
這樣得做法在定西并非個例。近年來,全市通過城區擴容改造,新增學位4.1萬個,有效緩解了“大班額”、學位、生均占地和建筑面積不足等問題,上年年全市中小學校“大班額”比2013年下降了4.9個百分點。同時,采取“撤、并、掛、改、建”等措施,全市義務教育學校總數由2012年得1517所減少到目前得819所,城鄉、校際間辦學條件、教育資源趨于均衡。
在此基礎上,大力創建德育、體育、藝術、課改、國學經典誦讀、校園文化等特色學校,實現“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特色品牌活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我們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與華夏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實現‘兩步走’戰略得基礎性工程,推動全市教育事業向著實現教育現代化得目標前行,努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得教育。”定西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盛淑蘭說。
《華夏教育報》2021年11月08日第3版
感謝分享:本報感謝 尹曉軍 通訊員 楊海生 金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