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襄陽1月8日電 題:湖北襄陽再出法規保護歷史城區
作者 胡傳林
湖北襄陽市近日出臺《襄陽古城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從襄陽古城的規劃、保護、利用、建設和管理等方面,都作了嚴格限定和要求。
襄陽歷史文化遺存豐富
襄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漢水中游,有著2000多年建城史。其重要標志之一就是襄陽城墻,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襄陽城墻總長約7.33公里。除城墻外,現尚存臨漢門城樓、震華門甕城、拱宸門甕城、夫人城城臺、城東南角角臺和仲宣樓。環繞襄陽古城的護城河,平均寬180米,最寬處250米,深約2至3米,被譽為“華夏第一城池”。
據襄陽市文物管理處文物專家黃健介紹,襄陽城墻文物構建本體是城墻和護城河等,它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體系之一。“有了多部地方法規做保障,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襄陽古城必將再煥生機。”黃健表示,《條例》保護范圍涵蓋襄陽城墻與護城河圍合范圍的歷史城區,它不僅適用于古城墻、護城河、綠影壁等歷史文化遺存,也有利于城市空間格局及歷史建筑的保護,更能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從法律角度宣示保護古城決心
襄陽從2016年起,先后出臺了《襄陽古城墻保護條例》,制定了《襄陽古城保護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有力地推動了襄陽古城保護工作。
據襄陽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何愛群介紹,此次出臺的《條例》從規劃和保護、管理和利用、法律責任等方面,進一步理順了相關規劃之間的銜接關系,強化古城保護與利用規劃的實施保障,避免規劃隨意更改,出現法規與規劃“兩張皮”的現象。
《條例》強調設立襄陽古城保護專家咨詢委員會,對古城保護規劃、保護名錄編制、調整,古城修繕以及建設管理等重大事項進行評估論證,提出決策咨詢意見,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在古城開發及利用中出現“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的亂象。
致力打造生態文明古城
記者7日在襄陽護城河西南段走訪發現,新的景觀帶已經成型。景觀帶內不僅新添了兩個游園,還種上河津櫻、黑松樁景、鐵冬青等上百種從江南引進的珍稀植物。
該市還擬將漢江水通過南渠引入護城河,并在護城河河道兩邊進行景觀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