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光伏發電、節能專線、低碳園區……近年來,松江區全面推進工業、交通、建筑、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工作,走出了一條具有松江特色得低碳、環保、綠色發展之路。
“十三五”期間,松江區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得基本國策,以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為著力點,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并且實現了“十三五”期間能耗總量年均增幅不超過2%、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6%、單位增加值碳排放下降17%得節能降碳管理目標。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得開局之年,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得關鍵之年,松江區將統籌推進節能減排降碳和宏觀經濟社會發展,處理好發展與減排、整體與局部、短期與中期長期關系,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節能技改,改出低碳園區
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幾年來不斷強化企業節能意識,通過普及節能技術改造,逐步推進園區企業綠色經濟發展。
通過技術改造,可以節省多少電?減少多少碳排放?“根據前期小試驗,方案實施后預計年節約用電量 2756萬千瓦時 ,年節省電費約1736萬元,每年減少碳排放21834噸。”臺積電(華夏)得臺積電安全環保部經理孫茜在采訪中告訴感謝。
坐落于開發區得臺積電(華夏)自建廠以來也始終將節能減碳貫穿在生產得各個環節。孫茜介紹:“臺積電公司以建立清潔生產得晶圓廠,領先開發高效節能得半導體技術,追求能源、水與其他資源得可靠些使用效率,在公司建設過程中和投入生產后,一直都注重采取各種措施進行技術改造。”
為了積極有效地減少生產裝置區域得能源浪費問題,該公司節能技術小組計劃啟動生產裝置節能減排行動,通過對390臺環保制冷設備和554臺節能真空泵更新換代來節能降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光伏發電,減輕環保壓力
松江區泗涇鎮大力發展優質綠色低碳能源,積極落實China及本市分布式光伏發電相關政策,推進光伏安裝。
今年在泗涇鎮積極對接下,上海手拉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支江機械、上海丸萬塑料薄膜制品有限公司、紅虹木業等大體量廠房進行光伏安裝,預計完成后全年分布式光伏發電822.4KW。泗涇鎮經濟發展辦公室工作人員馬嘉希介紹,“沒有任何機械運轉部件,日光以外不需任何‘燃料’,在太陽光直射和斜射情況下都可以工作。”
光伏發電得原理是將約23%得光能轉化為電力,同時鋪設在屋頂表層得組件又為建筑物增加了一層隔熱層。“此項舉措既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物室內得溫度,又能減少多種大氣污染物得排放,更能有效緩解部分得供電壓力,緩解電網得供需矛盾,優化系統電源結構。”馬嘉希說。
綠色建筑,走進百姓生活
不僅面向企業,綠色低碳能源也走進了尋常百姓得日常生活中。位于中山街道得三迪曼哈頓廣場就有松江區首批接受驗收得“綠色建筑”。
從外觀上看,樓頂上鋪滿了100多塊約1米左右得太陽能板,而這些太陽能板產生得能量,能夠供應所有房間得熱水所需。
建筑業是所有產業中得耗能大戶和污染大戶。行業人員估計,建筑行業得總能耗占社會總能耗得30%。綠色建筑將成為建筑業得深刻變革。
開通專線 踐行綠色出行
上個月開始,在經開區科技園區得員工有了一個新得通勤選擇。2021年7月21日,經開區開通了“G60科創走廊人才專線”,分A線、B線,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共安排20班次定點定時,服務科技園區(油墩港以西)內企業員工得上下班出行。專線得開通,旨在倡導大家爭做“低碳環保,綠色出行”得踐行者。
在方便廣大企業職工得同時,少開一次私家車,多節約能源,少排放二氧化碳,共同建設低碳綠色發展得經開區。
經開區科技園區管理中心主任說:“一方面為園區企業員工上下班提供了更多得選擇性,緩解日益增長得交通壓力,為民辦實事;另一方面能低碳出行,減少碳排放,改善生態環境。”
全民參與,共同“綠建未來”
定于今年8月23日至8月29日得華夏節能宣傳周快要到了,今年華夏節能宣傳周活動得主題是“節能降碳,綠色發展”。同時,8月25日也是華夏低碳日,華夏低碳日活動得主題是“低碳生活,綠建未來”。
近期,松江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與松江區生態環境局共同開展“捕捉‘碳足跡’曬出你得‘綠色賬本’尋找低碳達人”活動。參與者通過碳排放量小測試可測出個人一天得碳排放量,從而讓參與者了解到生活中得每件小事都影響著碳排放,碳耗多,導致地球變暖得元兇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
“活動在于鼓勵大家廣泛參與低碳行動,在源頭控制碳排放,從我們衣食住行得方方面面做起,引領低碳新風尚。”區生態環境局宣傳與信息管理中心負責人說。
■文 李晶
■欄目責編 王姝姝
■欄目主編 周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