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的德邦電商智慧產業園簽約落戶淮安,這是中國500強企業德邦集團在江蘇的首次投資。“選擇淮安建設區域總部,關鍵在于看中淮安的地理位置和投資環境。”德邦集團副總裁田民芽說。據統計,2019年,我市市場主體總量突破50萬戶,達到53.37萬戶,比上年增加19.35%,其中新增企業20875戶,新增個體工商戶92622戶。
市場活力迸發源于優化營商環境的強力帶動。從2019年初開始,我市著眼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不斷強化“頂層設計”,著手體制破題,激發和釋放市場活力。“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刀刃向內、系統深刻的自我革命。我們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作為首要追求,聚焦體制機制問題持續發力,推動各部門出臺60多項政策制度,分解落實150項具體改革任務,覆蓋了營商環境各個領域,實現了從‘我要如何改’到‘企業、群眾需要什么我就改什么’的轉變,政務服務的執行力和公信力不斷提升。”市紀委常委、市委營商環境優化辦公室主任孫登濤說。
行政審批提速增效
企業和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2019年11月28日,淮安未覺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的孫女士,僅用了1個多小時就在市政務大廳拿到了營業執照,這位擁有2家企業的負責人直呼“不敢相信”。在她的印象中,辦理營業執照要跑好幾個部門,最少也要3天時間。對此,市行政審批局副局長尤勁松說:“去年以來,我市在企業開辦中大力推行‘一窗受理、一表填報’,設立一站式服務窗口,推行‘全鏈通’辦理,申報材料完全網上流轉,投資者最快可以在0.5個工作日一次性完成刻章備案、銀行開戶及營業執照領取等所有手續。”一年來,我市高標準持續深化營商環境對標改革,不斷簡流程、壓時限、降成本、減材料,積極推行“告知承諾制、不見面審批、代辦制、網上辦理、綠色通道”等便利措施,進一步加強不動產交易登記環節精簡,進一步加大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力度,進一步優化電力、供水、燃氣接入手續,進一步推進納稅便利化,涉企審批各事項各環節不斷提速增效,投資者創業受尊重,經營者辦事不求人。
用足用好惠企政策
助力市場主體輕裝上陣
2019年,我市在全面落實國家及省各項減稅降費政策上狠下功夫,新增減稅降費46.8億元,全市所有19個行業門類全部實現減稅,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激發了發展活力。清江浦區納稅大戶天士力帝益藥業受益于“抗癌藥可按3%稅率實施簡易征收”新政,去年1-9月僅抗癌藥一項就減稅7646萬元。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江蘇施塔德電梯有限公司受益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多項普惠制政策,累計減稅158萬元。兩家企業負責人均表示,要將減稅資金投入技術研發,進一步提高產品競爭力。我市還專門出臺工作意見,持續擴大對企信貸投放,截至去年10月底,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注冊企業1.7萬家,累計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需求48.65億元,發放“小微e貸”7935萬元;各縣區推出的“惠民e貸”“都梁e貸”等線上產品發放超過14億元,努力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創新開啟“營商環境直通車”
為企服務直面問題精準務實
2019年,我市聚焦企業便利化需求,線上線下交融,為企業提供不間斷精準服務。在線上,設立“政企互動通道管理平臺”,建成以全市3863家規模以上企業和市各商會協會、各行政部門以及各公共服務單位為主體的“三位一體”互動網絡,及時解決企業所需所急,有效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全年受理并解決企業訴求225件;積極響應企業便利化需要,開通企業訴求QQ群,第一時間受理訴求413件,去年已協調解決399件事關生產經營的實際問題。在線下,開通“營商環境101”廣播欄目,融合新媒體手段,創新開啟“惠企直播間”節目,邀請企業和政府職能部門面對面交流,現場推動解決企業最關注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市場主體的滿意度、獲得感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