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5分鐘前-長江網(wǎng)9月29日訊(感謝徐錦博 通訊員侯西子)9月30日是烈士紀念日,英雄城市武漢,英雄烈士輩出。武漢登記在冊得烈士有6000多名,全市現(xiàn)有烈士陵園(館)15處,紀念碑(塔、亭、像)17處,長江5分鐘前-長江網(wǎng)感謝走訪發(fā)現(xiàn),武漢一些烈士紀念碑得設計,有著鮮為人知得“數(shù)字密碼”。
二七烈士紀念碑主碑高23.27米
“爸爸,這個紀念碑有多高呀?”周末前往武漢二七紀念館參觀,女兒指著二七烈士紀念碑發(fā)出得疑問,讓不知道紀念碑高度得周先生有些為難,他帶著女兒找到了紀念館講解員。
(圖為二七烈士紀念碑整體高度為27米。感謝徐錦博 攝)
“23.27米,這是二七烈士紀念碑碑身得高度。”武漢二七紀念館館長李云告訴感謝,武漢在修建二七烈士紀念碑時,加入了一些有著深刻寓意得設計,現(xiàn)在得二七烈士紀念碑主碑高23.27米,寓意1923年2月7日。
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奮起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反動軍閥得殘酷壓迫,為爭取工人階級得權(quán)利,舉行震驚中外得“二七”大罷工,掀起了華夏工人運動得高潮。2月7日,反動軍閥瘋狂鎮(zhèn)壓大罷工,制造了“二七慘案”,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產(chǎn)黨員林祥謙,著名律師、共產(chǎn)黨員施洋等52人在罷工中英勇犧牲,300多人受傷。
“主碑高23.27米,加上碑頂?shù)么簌i飛輪,二七烈士紀念碑整體高度為27米。”李云介紹,現(xiàn)在得二七烈士紀念碑頂部得雕塑大鵬飛輪,取自一級文物江岸京漢鐵路工會會徽圖案。紀念碑基座為鋼軌造型,基座正面是古銅汽笛浮雕,汽笛下方得呈斜坡狀花崗石石臺上,刻有“1923.2.4”,正是這一天,林祥謙按下手中得懷表,工人黃正興拉響汽笛,京漢鐵路全線總同盟罷工開始了。
黃尚文在武漢二七紀念館工作了20多年,曾赴天津等多地找尋二七烈士紀念碑得建設史料。黃尚文說,1953年“二七”紀念活動之前,《長江5分鐘前》刊登一篇群眾來信,寫信得團員青年認為,武漢作為“二七”發(fā)源地卻沒有供人憑吊瞻仰烈士得場所,建議省市及鐵路領導重視,盡快在江岸地區(qū)修建“二七”革命斗爭得紀念建筑。
“這封信引起湖北省委、武漢市委領導得高度感謝對創(chuàng)作者的支持,武漢市總工會、鐵路局工會很快成立了‘二七’紀念建筑籌備委員會。”黃尚文說,紀念建筑曾先后計劃建在“二七慘案”得舊址福建街、解放公園,蕞后選定曾公審“二七慘案”兇手趙繼賢得地方修建紀念碑,1958年年底紀念碑正式建成,碑高12.4米,與碑配套得還有一座建在碑后得“二七”陳列館。197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遷建新館得決定,遷建得紀念碑于1999年1月底竣工,即為現(xiàn)在得二七烈士紀念碑。“現(xiàn)在得紀念碑兩側(cè)有花崗石弧形雕塑群,紀念碑群坐落在方圓結(jié)合、直徑為27米得花崗巖底座上。”
施洋烈士紀念碑前有3層27級臺階
“你們殺了一個施洋,還有千百個施洋!”1923年2月15日,共產(chǎn)黨員、勞工律師施洋高喊著這句話,在武昌洪山英勇就義。施洋在武漢參加了華夏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成立得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是“二七”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得領導者之一。
(圖為施洋烈士紀念碑。感謝徐錦博 攝)
施洋犧牲后,工會工人冒著生命危險收殮了他得遺體,其靈柩后安葬在洪山北麓。1953年,遷建墓于現(xiàn)址,為施洋烈士陵園,1997年經(jīng)擴建,逐漸建立了牌樓、瞻仰廣場、施洋烈士紀念碑、施洋烈士雕像、鑄銅浮雕和紀念館等紀念設施。
“施洋烈士紀念碑高10.8米,很少有人留意紀念碑前為什么建了這么多級臺階。”施洋烈士陵園管理處主任治鯤告訴感謝,沿著牌樓正后方到達施洋烈士紀念碑,需要繞過鑄銅浮雕再走完81級臺階。
(圖為通往施洋烈士紀念碑得山路上建有3層27級臺階。感謝徐錦博 攝)
28日,感謝前往施洋烈士陵園實地探訪,雖然還未到烈士紀念日,施洋烈士雕像前已有祭掃市民獻上了獻花。感謝繞過雕像后面得鑄銅浮雕,沿著治鯤所說得臺階向施洋烈士紀念碑走去,“79、80、81”走到蕞后一級臺階正好是第81級。
感謝從紀念碑往回走時細數(shù)發(fā)現(xiàn),81級臺階平均分布了3層,每層都有27級臺階。治鯤介紹,根據(jù)施洋烈士紀念碑所在得高度,當初設計修建了3層共81級臺階,“這3層臺階每層都是27級,寓意‘二七’大罷工。”
北伐獨立團烈士紀念碑旁種了191棵武漢市樹
從施洋烈士陵園沿著街道口得方向走10分鐘左右,在武珞路小學大門往右數(shù)得第二條小巷里,坐落著一座烈士陵園,這里林木茂密,種有不少參天大樹。
走進陵園,便可看到寫有“獨立團烈士陵園”字樣得高大牌坊。往里走是一座白色得烈士紀念碑,上面刻著“北伐戰(zhàn)爭中犧牲得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碑后是曹淵烈士紀念碑,再往里走便是烈士合葬墓,這里看到長著10多米高得水杉。
(圖為北伐獨立團烈士紀念碑。通訊員朱虹 供圖)
1924年10月,曹淵加入華夏共產(chǎn)黨,后參加第壹、二次東征,屢建戰(zhàn)功。1926年,國民政府決定北伐,經(jīng)周恩來推薦,曹淵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第壹營營長,5月,他率第壹營隨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遣部隊出兵湘南,8月進入湖北。
8月31日,北伐軍直逼武昌城下,第四軍攻打武昌城東南,此時獨立團擔負著白骨塔到賓陽門(大東門)間得攻擊任務。由于武昌城垣堅固,敵人火力猛烈,總部決定成立攻城奮勇隊,曹淵自告奮勇參加。9月5日,攀城總攻開始,曹淵率奮勇隊齊頭并進,遭到北洋軍居高臨下得瘋狂掃射,將士傷亡很大。
“團長:天已露曉,登城無望。職營傷亡殆盡,現(xiàn)僅有十余人,但革命軍人有進無退,如何處理,請指示。曹淵”天快亮時,曹淵清點了包括傷員在內(nèi)得30多人,當即向葉挺書寫了上面這份緊急報告。將報告交給通訊員送葉挺后,他再將云梯架起,躍上云梯指揮部隊登城,爬至云梯中間,身中數(shù)彈,壯烈犧牲。這次攻城戰(zhàn)役中,包括曹淵在內(nèi)共有191位官兵犧牲。
北伐獨立團烈士陵園目前由施洋烈士陵園管理處負責管理。治鯤提供得資料顯示,北伐獨立團烈士陵園牌坊高10米,跟當時得武昌城一樣高,烈士紀念碑有16米高。武昌城攻破,國民政府遷都武昌城后,葉挺團長提議將攻城陣亡官兵得遺體合葬于武昌洪山南麓,即為現(xiàn)在得烈士合葬墓。
“這里種了很多樹,紀念碑旁特別是烈士合葬墓附近種有191棵武漢市市樹水杉。”治鯤說,191棵象征著攻城犧牲得191位北伐獨立團官兵,寄托著武漢人民對先烈得崇敬和追懷。“水杉偉岸挺拔得形象,就像有進無退、獻身革命得北伐獨立團烈士。”
【感謝: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