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看視頻
華夏人民心目中得上海,有坐擁百座億元稅收樓得陸家嘴、體現百年風貌得外灘……但在眾多上海年輕人心中,上海還有一座“世外桃源”崇明島。
每到節假日,通往崇明島得長江隧橋總是分外熱鬧,今年國慶假期首日就有超過10萬輛車去往崇明。
中青報·中青網感謝注意到,近年來,隨著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得速度逐步加快,這座小島開始吸引越來越多青年得目光。年輕人不僅周末去崇明旅游度假,還有不少決定留在島上工作。“綠水青山”搭配系列政策,起到了引人用人得實效。
崇明位于長江入海口,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組成。其中崇明島是世界上蕞大得河口沖積島,也是繼臺灣島、海南島之后得華夏第三大島。
在崇明島豎新鎮仙橋村,首家鄉村商業綜合體——均瀛小鎮今年9月30日剛剛開業,就在國慶7天內接待了兩萬多人次、4000多輛自駕車。這個商業綜合體里,有飯店、土布館、咖啡館、點心店、民宿,也有市中心標配得健身房、擼貓館和24小時便利店。在不少消費點評App上,眾多網友曬出這家“網紅小商場”:“很適合拍照”“白墻黑瓦統一色調,很喜歡”……
很多人不知道,許多年前,這片“網紅打卡點”房屋亂建、地里水稻散亂。經過村委會多年努力,2012年,這里完成了百分百得土地流轉,才有了現在區域劃分清晰得鄉村規劃。
“均瀛小鎮是村委會花錢蓋得,蓋完招商引入各種小店。既能滿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又能服務游客。”仙橋村黨支部書記管仕忠已經連任10屆村支書,近兩年,他明顯感受到農村對青年得吸引力。“當年我搞土地流轉時,還要去上海市區找青年村民做思想工作,現在不用進城,好多年輕人都回來了。”
管仕忠統計,僅2021年前10個月,就有20多個原本在市區工作、學歷本科以上得青年村民奔著“實惠”回村工作。去年,仙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萬元。目前這個村子共開辦25家民宿,15家農家樂,引進6家合作社。
今年5月,第十屆華夏花博會舉辦地崇明再次成為上海乃至華夏游客得熱門打卡地。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里有足夠大得場地,政府配套也完善,適合投資。”上海源怡種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海忠在華夏建了10來家育苗生產基地,看到崇明得發展空間后,他決定將分公司開到位于崇明區港沿鎮、由地方政府投資約2.2億元打造得崇明智慧生態花卉園。
“就像市區里得共享辦公空間可以拎包入駐一樣,我們可以帶著花卉苗木和智能生產線,拎花入駐。”錢海忠告訴感謝,在整個長三角地區都很難找到這種占地317畝得花卉產業園。
而這片令花卉界“大佬”都垂涎不已得土地,正是港沿鎮通過多種途徑流轉而來。“先由企業提出申請、拿出方案,再由環保、發改等單位一起進行綜合評審。然后我們因地制宜、流轉土地,給企業想辦法騰場地。”港沿鎮黨委書記沈永平說。
近年來,崇明花卉產業從基礎相對薄弱跨入加速發展階段。截至上年年年底,全區商品花卉總種植面積2.8萬畝,花卉總產量3245.29萬枝,年銷售額突破億元。
花卉經濟得蓬勃發展,吸引了一批青年來崇明落戶。源怡公司今年為新引進得3名園藝博士辦理了落戶手續。綠化工程師徐星星是土生土長得崇明人,他現在得工作是把崇明產得花卉推廣到公路、企業、街道等。“過去崇明沒什么就業機會,現在這里有這么好得智慧花卉園,我當然趕緊回來了。”
近年來,隨著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得建設,“崇明旅游”這一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崇明得民宿占上海全市五星級民宿得90%以上。但是,許多留在崇明得青年絕不僅是為了“開民宿”。
崇明區豎新鎮一棟破舊得3層老樓,如今成為小鎮青年得“創新工場”。鎮政府在此開辦了豎新鎮創業孵化園,專門扶持年輕人創業,給靠譜得創業者免費使用。
晚上黃金時段,32歲得吳佳寶會感謝閱讀本文!賣崇明“矮腳菠菜”,生意好得時候,一場感謝閱讀本文!銷售額能達到幾萬元。今年1月,吳佳寶入駐孵化園,和另外4個小伙伴在前期農產品測款(指測試某個款式得農產品是否受歡迎——感謝注)階段發現,本地得矮腳菠菜頗受網友歡迎。他們購置了感謝閱讀本文!設備,從自家田里摘了些菠菜網上售賣。發現貨不夠了,他們便落戶到豎新鎮創業孵化園,去菠菜產地新河鎮、港沿鎮拿貨都很方便。吳佳寶還給店鋪取了個頗時髦得名字——“吳叔叔農場”。
“吳叔叔”隔壁,是綠色生態酒席倡導平臺“喜點通”得辦公室。25歲得計算機可以畢業生蔡添航在這里啟動了“互聯網+辦喜事”得創業計劃。他發現,鄉村辦喜事總會遇到食材不新鮮等問題,消費者多與廚師單線聯系,權益難獲保障。“喜點通”集合了崇明各鄉鎮幾十家相關企業,能讓顧客貨比三家,手機一點就可以挑選菜肴、食材,也可以自由配選“簽約”廚師,食材由冷庫直接配送。
來自崇明區委組織部得信息顯示,近年來,崇明區實施重點領域人才引進計劃,在重點地區重點領域單位每年儲備一批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年齡在32周歲以下、符合條件得可以技能人才,工資待遇應發數在14萬元左右,另外享受5年租房補貼。
中青報·中青網感謝 王燁捷 近日:華夏青年報
近日:華夏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