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開封5分鐘前-開封網
全已更新感謝 康冀楠 朱朝星
核心提示
12月9日,由開封市委宣傳部和尉氏縣委宣傳部聯合主辦得“市民考察團2021·探訪為民實事”災后重建專題考察活動如期舉行。由社會各界人士組成得市民考察團先后來到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現場、尉氏縣俊鵬種植合作社、開封市鑫旺棉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102省道尉氏段災后重建施工現場等處,近距離考察尉氏縣災后重建工作取得得喜人成效。
通過考察,考察團一行真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以及尉氏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保障基本民生為重點,實現救災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同向而行。尉氏縣災后重建得速度和取得得成效,令人欣喜和振奮。
災后重建跑出“加速度”
這是一幅反應迅速、決戰決勝得畫卷,這是一曲團結奮進、共克時艱得贊歌。
今年7月得強降雨導致尉氏縣部分道路、農田、房屋、水利設施等遭到不同程度得破壞,也給人民群眾得生產生活帶來不利影響。迅速、扎實開展災后重建工作是民之所盼。災情發生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壹位,迅速部署災后重建工作。尉氏縣委、縣政府扛穩抓牢災后恢復重建得政治責任,積極落實各項政策,全力以赴打贏災后恢復重建這場硬仗。
12月9日,由開封市委宣傳部和尉氏縣委宣傳部聯合主辦得“市民考察團2021·探訪為民實事”災后重建專題考察活動舉行。當天,由社會各界人士組成得市民考察團先后來到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現場、尉氏縣俊鵬種植合作社、開封市鑫旺棉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102省道尉氏段災后重建施工現場等處,近距離考察尉氏縣災后重建取得得喜人成效。
由于目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得關鍵時期,因此,本次考察活動做好了各項防控措施。
“請先測體溫后上車!”感謝在現場看到,有工作人員負責對每名上車得乘客測量體溫,并進行實名制登記。此外,活動組織方還為每名考察團成員提供了一次性醫用口罩。為了讓考察團成員在乘車時分散乘坐,盡量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組織方準備應急車輛,并在行駛過程中做好車廂通風。
考察團一行首先來到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現場。賈魯河發源于鄭州市新密市圣水峪村,是沙潁河得主要支流,也是河南省中部地區得一條骨干排水河道。流域涉及鄭州、開封、許昌、周口4個省轄市得17個縣(區)。今年夏天,賈魯河流域遭遇特大暴雨,也暴露出了流域防洪體系得問題。11月25日,備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得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在后曹閘處標準試驗段正式開工,由河南水投集團投資建設,涉及開封河段51公里。
賈魯河后曹閘處標準試驗段位于尉氏縣莊頭鎮后曹村賈魯河后曹閘攔河閘附近。工程包含上游圍堰、下游圍堰、導流明渠、河槽疏浚試驗段和堤防填筑試驗段。
一到施工現場,考察團一行就看到了一個熱火朝天得建設場面:這里機聲隆隆,施工車輛來回穿梭,施工工人正在緊張工作。工程有關負責人看到考察團得到來,一邊帶領大家考察施工現場,一邊向大家介紹工程得整體情況等。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建設任務是以防洪為主,兼顧水資源利用,通過修筑堤防、疏浚河道、配套建筑物等措施解決賈魯河、雙洎河防洪標準低、河道泄洪排澇能力嚴重不足、工程隱患多、大部分支流入河口缺乏控制性工程及倒灌嚴重等問題。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完工后,賈魯河將成為全線堤防達標、堤線閉合、統籌水生態水環境防洪治理示范性河道。
當天上午,考察團一行還參觀考察了102省道尉氏段災后重建施工現場。該路段得路床、雨污水管道等已經完工,路面平坦,整體工程進展順利。
今年7月得強降雨災害造成102省道道路全線積水嚴重,道路路基路床長時間受積水浸泡造成道路大面積損壞及橋梁受損。災情過后,尉氏縣住建局及時指導承建方華夏電建市政集團進行災后重建,組織人員采取強有力得措施對道路全線進行抽排水、清淤作業,對沿線所有受洪澇災害破壞、浸泡、塌陷得路床、雨污水溝槽、管道等工程實體進行修復,盡早實現道路通行。
災情發生后,尉氏縣積極開展基礎設施災后恢復重建。截至12月初,該縣投資88.3萬元,安裝維修消毒柜65臺、發放消毒劑15.6噸、鋪設供水管道2.5公里,完成了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搶修項目。該縣完成了河道水利設施應急搶修項目,對北康溝史莊閘閘門進行重新加高,修復康溝河許莊段河堤缺口。該縣還完成了杜公河花橋劉段水毀堤防道路及護坡修復、杜公河焦莊閘水毀修復和黎明河堤防水毀修復工程等。
該縣籌備建設了應急救援培訓基地和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庫兩個項目,規劃建設面積共1.3萬平方米,配套訓練場、辦公、培訓、物資儲備倉庫、管理房、設施房等設施,著力提升尉氏縣應急水平。
全力做好農業生產災后恢復
在當天得考察活動中,市民考察團一行還來到尉氏縣俊鵬種植合作社。位于莊頭鎮得俊鵬種植合作社占地10多公頃,建有蔬菜大棚62座。合作社采用三茬輪作模式,春季種植蜜瓜、優質西瓜,套種蔬菜,10月種植四季小香芹、蒜苗、草莓、青菜等農作物。
在合作社得溫室大棚,考察團成員了解到,經過幾輪得搶種,大棚里得蒜苗、蔬菜長勢正旺,草莓也已經結出果實,部分果實已經成熟。
“你看,這里得草莓又大又甜,品質非常好”“這些草莓到了市場上,肯定供不應求”……看到大棚里生機勃勃得喜人場面,考察團成員非常高興。今年夏天得持續強降雨,導致合作社大棚損害嚴重,在黨委、政府得指導下,合作社積極開展自救,組織5臺抽水機持續排除田間積水,組織人員修補損害得大棚,同時加大放風晾曬,及時補種草莓、蒜苗等作物,盡可能減輕災害帶來得損失。“今年7月,由于地里積水和淤泥較多,地里得蔬菜、草莓等受到影響。雨水過后,我們在黨委、政府得指導和幫助下迅速開展自救,經過3次搶種后,地里得草莓才種植成功。”在考察現場,尉氏縣俊鵬種植合作社負責人說。
考察中,考察團成員了解到,今年夏天得洪澇災害導致莊頭鎮17個村莊3.2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0.56萬公頃,沖毀機井703眼,受損農田、溝、渠、橋、涵275處,受損房屋894戶2813間。災情發生后,在上級黨委、政府得領導下,莊頭鎮第壹時間成立了災后重建領導小組,下設12個工作組,結合全鎮實際情況,分類制訂災后重建實施方案,積極做好各項災后重建工作。該鎮嚴把時間節點,倒排任務工期,加班加點加速度,確保按時完工,盡蕞大可能減少對群眾得影響和損失。同時,積極組織大型機械開展農田積水排澇,申請耕地深松項目和各項惠農補助資金,降低受災群眾得經濟損失。
據介紹,今年7月得洪水使尉氏縣農作物受災面積較大,有些甚至絕收,為此,尉氏縣積極開展農業和生產恢復重建。該縣申請因災絕收農田農作物補種購種補助資金3596萬元、因災積水農田農業生產救災補助資金666萬元,均已全部撥付完成。今年全縣秋季播種面積約為7.91萬公頃,截至目前也已全部完成,其中播種小麥6.93萬公頃、大蒜0.98萬公頃。今年10月,省市場監管局災后重建幫扶工作隊根據尉氏縣受災農田土地情況,向尉氏縣捐贈了174噸復合肥,面向尉氏縣受災嚴重得6個鄉鎮得3480戶困難群眾發放,有力推進了群眾災后播種和尉氏縣災后重建工作。
據了解,下一步,尉氏縣農業農村局將根據小麥出苗、長勢情況和氣象條件,指導服務群眾做好麥田管理,及時防治病蟲草害,做好應急減災措施,確保小麥安全過冬,為來年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該縣穩步推進農田水利設施項目。其中,農田水利設施高標準農田一二三類水毀農田修復重建項目,收到高標準農田建設修復重建中央資金14125萬元。該縣將根據下撥得項目資金做好項目實施規劃,推進項目有序實施。該縣還全面開展災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發放高效滅蚊藥、滅鼠藥,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經排查,該縣災后需修復水毀廁所3119座、重建41座,截至今年10月已全部完成修復重建工作。
為鞏固脫貧成果,防止因災出現規模性返貧致貧情況,該縣下發《防止因災返貧致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駐地指導工作方案》《尉氏縣防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回頭看”方案》《尉氏縣防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機制》《關于切實做好受災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生產補助資金發放工作得實施辦法》,督促指導責任區域完成災后重建等重點工作任務。尉氏縣各鄉鎮按照方案要求,完善更新災后重建信息,逐項進行排查整理,查漏補缺,堅決鞏固脫貧成果,防止因災返貧致貧。受災情影響,尉氏縣還開展為期一個月得防返貧監測和幫扶“回頭看”工作,督促幫扶人員入村入戶開展幫扶,同時,排查全縣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因災返鄉人員返崗就業信息,對因災返鄉得人員采取“一對一”幫扶,并及時勸導返崗。
該縣在尉氏縣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開設“抗災情、穩就業,助力復工復產”招聘專場,為企業和勞動者搭建網絡供需平臺。為9家企業開展宣講活動,發布50家企業用工信息4.5萬條,達成用工意向234人,其中脫貧人口15人。該縣還召開2021年民營企業專場招聘會,組織80余家企業提供工作崗位2萬個,到場求職者8000余人,現場達成就業意向2860人。該縣還持續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已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政府幫扶就業崗位7154個。全縣有就業能力、就業意愿得1.3萬名脫貧勞動力和837名監測對象全部實現就業。
每到一處,考察團成員都認真聽取工作人員介紹,近距離感受災后恢復重建得感人場景。考察團成員紛紛拿起手機、相機拍照,記錄自己所看到得一處處可喜變化。“防汛抗災,有序有效;災后重建,推進有力。通過考察,我看到尉氏城鄉大地翻天覆地得變化,村莊美麗、街道整潔,倍感振奮。”考察團成員孟潔瓊說,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她會把考察過程中得所見所聞分享給大家,也會立足本職工作,為尉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自己得貢獻。
打好“組合拳”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在當天得考察活動中,考察團一行還來到開封市鑫旺棉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是我市一家集棉花收購、加工、研發生產于一體得現代化紡織龍頭企業,分3個生產廠區,現有員工860人、高技術人才150余人,生產規模25萬錠,主要生產60支和80支高端棉紗。在生產車間門口,考察團一行看到了在強降雨災害中受損得變頻器、變壓器、電腦主機、部分電機等。走進車間,車間里機聲隆隆,工人們正在機器前忙碌,一派熱火朝天得生產場景。
今年7月,由于廠區地勢較低,導致整個廠區、生產車間全部受淹,斷電、停工停產近30天。機器設備、貨物受損嚴重,兩個車間得生產線設備全部報廢。災情過后,公司在尉氏縣委、縣政府得支持和幫助下,不等不靠,通過處理報廢配件及設備、廢棉,保險理賠、政府補貼、融資租賃等方式,千方百計主動開展生產自救,共計投入資金2000萬元,新引進了國際一流自絡生產線14條,短時間內實現了企業得復工復產。目前,該公司得自絡設備實現了升級改造,生產效率提升10%、節省用工5%、產品質量提升15%,在順利實現災后復工復產得同時,也實現了公司自身得轉型提升。
“今天,我跟隨市民考察團考察災后重建工作。看到河道、橋梁、道路等基礎設施重建工作進展順利、企業順利恢復生產、地里得莊稼長勢正旺,感到非常振奮和高興。”考察團成員張詩雅笑著說。
開封市鑫旺棉業有限公司順利實現復工復產只是尉氏縣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得一個縮影。為穩步推進全縣企業實現災后復工復產,尉氏縣委、縣政府統籌謀劃、精準發力,并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活動中,全面搜集企業存在得困難和問題,有效助力尉氏縣企業復工復產。截至目前,尉氏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達到應復盡復。尉氏縣“萬人助萬企”活動共搜集企業困難和問題437件,現已辦結433件,辦結率99.1%。為集中有效力量,精準服務企業,該縣進一步創新“一米團”服務機制。由原來得“行業一米團”多部門集中服務,創新為“可以一米團”單部門精準服務。該縣已成立“科技工信服務一米團”“金融服務一米團”“環保服務一米團”等5個“一米團”,根據搜集得企業問題分類,各“可以一米團”迅速與企業對接,精準開展服務。
通過當天得實地考察,考察團一行真切感受到,災情發生后,尉氏縣始終堅守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底線,迅速成立災后重建工作專班,調配各部門精英隊伍,全速開展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緊密結合城市管理、鄉村振興,高效推進恢復重建工作,切實把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做成民心事、暖心事,讓受災群眾“憂居”變“安居”。結束考察后,考察團成員紛紛表示,尉氏縣災后重建得速度和取得得成效令人欣喜和振奮,他們將以昂揚得斗志投身鄉村振興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來自互聯網【開封5分鐘前-開封網】,僅代表感謝分享觀點。華夏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發布者會員賬號: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