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1月7日電 題:廣西眼科專家曾思明:走出國門播灑光明和友誼的使者
作者 譚德軍 林艷華
一襲白衣,從醫數十載,播灑光明無數;兩手“絕技”,被同行公認為眼科手術“快刀手”,讓無數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讓無數斜視患者“改斜歸正”;多次走出國門,足跡遍布尼日爾、科摩羅、柬埔寨,堪稱廣西援外第一人。他就是“中國好醫生”2019年10月月度人物獲得者、曾榮膺眼科最高榮譽獎——“中華眼科學會獎”及2019年首屆“廣西十佳醫師”、被患者和同行譽為“灑播光明使者”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常務副主任、主任醫師曾思明。
為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中央文明辦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近日在廣州市舉辦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走進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現場交流活動,并發布、表彰“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9年10月、11月、12月月度人物,曾思明榜上有名,獲“中國好醫生”10月月度人物。
在柬埔寨期間,曾思明走進校園給當地青少年講授近視眼預防知識。廣西區人民醫院 供圖兩赴非洲播灑光明與友誼
1996年,得知醫院要向非洲尼日爾派遣醫療隊的消息后,曾思明毅然報名參加援外醫療隊。在尼日爾的兩年,他克服當地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等困難,為500多名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被尼日爾衛生部授予“中尼友誼合作榮譽證書”。
2016年5月,作為加強中非合作與友誼重大舉措的非洲“光明行”項目,在商務部、原國家和自治區衛生計生委的部署下,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成為全國5家、廣西唯一一家承擔“非洲-科摩羅光明行”項目任務的醫院。曾思明擔任項目醫療隊隊長,一個月里帶領12名隊員克服物資沒有完全到位、工作和生活條件極為艱苦、交通不便等困難,出色、超額完成537例白內障復明手術,得到科摩羅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贊譽。
期間,曾思明和隊員們為了給更多白內障患者帶來光明,每天從上午8點連續手術至下午4點,長達8個小時,極大考驗大家的體力和意志力。為節省時間盡快完成手術,大家的午飯都是在休息室喝粥伴咸菜湊合。當看到患者重見光明時的驚喜,大家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再出國門助力中柬民心相通
“感謝中國醫生!我看見旗子是紅色的,上面有五顆黃色的星星。”2018年5月啟動實施的“一帶一路”柬埔寨磅湛省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當地一名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后褪去眼部紗布的患者向為他手術的中國醫生表達感謝,而他所感謝的“中國醫生”正是曾思明。
作為該項目的首席技術指導,曾思明不僅3次作為醫療隊隊長,帶隊赴柬埔寨磅湛省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還幫助當地醫院優化白內障患者篩查,制定白內障手術的工作流程,從技術上指導其他醫療隊,保證項目高效安全運行。截至2019年12月,廣西赴柬埔寨磅湛省開展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的12批醫療隊共實施白內障手術6208例。其中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派出的6批醫療隊共完成白內障手術3145例,幫助患者重見光明。
援柬期間,曾思明帶領的醫療隊除了完成日均數十例白內障手術、帶教當地眼科醫護人員等繁重任務外,還積極開展近視防控知識進學校、白內障義診篩查及術后上門回訪等工作,獲得當地民眾和政府的高度評價,被稱贊“做的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2018-2019年,曾思明3次作為醫療隊隊長,帶隊赴柬埔寨磅湛省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廣西區人民醫院 供圖用醫術仁心回饋廣西父老鄉親
曾思明是廣西平南人,1984年大學畢業后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工作。1992年,他到天津和北京師從趙勘興和郭新兩位國內著名的斜視和弱視專家,專攻斜視的檢查和手術技術。2003年,他遠赴英國倫敦Moorfields眼科醫院斜視和小兒眼科深造,專門學習先進的斜視診療流程,并對術中如何觀察眼位、隨時調整手術進行深入研究。他擅長斜視、弱視、白內障、眼外傷、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診治,手術做得又快又好,一臺手術進需10-20分鐘,集中手術時一天最多做30臺,每年為患者手術近2000臺,是同行中有名的“快刀手”。
作為廣西知名眼科專家,聲名遠播的曾思明門診預約號源常被“秒殺”。但為方便外地和復診患者,他常給患者加號,半天接診40多個,“患者選我是對我的信任,不少患者來自偏遠地區,早一天手術,就能讓他們少花點錢、早一天看到光明,我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曾思明感慨道。
除了日常在門診、病房診治患者外,1999年起,曾思明先后參與組織了廣西“視覺第一,中國行動”“健康快車”“中國流動眼科手術車”和“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等白內障復明工程的實施工作,讓廣西眾多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并為基層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光明醫療隊”,被廣西基層醫院醫務人員及廣大白內障患者譽為“灑播光明的使者”。
他人如其名,“一生都致力于追求光明,把時間都用在了刀刃上。”一名眼科同事的話是對他時間觀念的最好概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