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任何原材料、不受任何外界干擾……該技術已經完全突破了能量守恒定律。”近日,廣西南寧一家企業得網站介紹在網上引發爭議。廣西南寧隆生達發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自稱通過電子杠桿和機械杠桿得原理,達到無功補償自循環發電得效果,“目前屬于國內外首創,獲得China專利”。“發電技術突破能量守恒定律”這一句宣傳語,受到網友群嘲。該公司副總經理李鋒林日前回應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稱,該專利還沒到授權階段,仍在完善中。
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就此采訪多名電力領域得可以人士,對于“突破能量守恒定律”得宣傳,均認為不靠譜。至于專利申請內容,有電力領域可以人士表示,科學研究需要實驗數據支持,沒有看到實驗方面得資料,沒有辦法對此事輕易下結論。
涉事公司回應:專利還在研發后期廣西南寧隆生達發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1月,法定代表人為葉占廣。在公司登記得經營范圍里,包括電力設備得研發等。
9月28日下午,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查看其公司網站發現,公司介紹其是一家專注研發生產電容補償式自循環發電機組企業。“不需要任何原材料、不受任何外界干擾,只利用自身儲存電源起動,就源源不斷發電和輸送電。”公司介紹稱,該技術已經完全突破了能量守恒定律,并獲得China專利。
涉事公司網站對其發電技術得宣傳。
感謝查詢發現,其申請得專利名稱為“一種電容補償式自循環發電系統”,申請號為CN201810894414.1。申請時間在2018年8月,發明人顯示為葉占廣。根據China知識產權局自己查詢結果,該專利申請得事務數據類型為“實質審查得生效”階段。
該公司2018年開始申請專利,目前處于“實質審查得生效”階段。
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聯系到廣西南寧隆生達發電力科技有限公司一名李姓經理。該公司自己上,其名字是李鋒林,職務為副總經理。感謝獲悉,他還是公司監事。李經理告訴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該專利還沒有獲得蕞終授權,“還在研發后期,有些東西需要完善”。還要完善哪一部分?李經理回應“現在到了關鍵一步,差充電這一塊”。
對于“突破能量守恒定律”,李經理并未直接回復。但他對“首創”一詞表達了信心,“目前國內除了我們還沒人申請;國外也在研發,但是比我們落后,我們現在至少有樣機出來”。他稱,樣機有待完善;該技術是用電容無功補償來發電,“也要持續給電容充電,目前充電部分得技術仍需優化。它是一個系統,除了發電,還要回充給電容”。李經理還表示,等專利通過,將來他們得技術和其他企業合作,有很多應用場景。
公司副總:打算融資3000萬元在和感謝溝通過程中,李經理自稱,該公司有自己得研發團隊,當然也需要資金得注入:“改良需要錢,看融資情況吧。不用再等一兩年那么久,如果資金到位,就快了。”至于資金是多大體量,李經理透露了一個數:3000萬。
但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在天眼查查詢到,廣西南寧隆生達發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顯示為100萬元,但實繳資本未顯示,此外公司參保人數顯示為0。
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查看其發明專利申請詳情,注意到其申請表示“本發明屬自循環發電技術領域,通過電容無限做功補償,同時通過減速器提高功率,并通過慣性飛輪補償功率,使本發電系統達到自動循環運行,并能源源不斷地給外部提供電能”。申請中還稱,本系統可用于電動汽車、大中型輪船、大中型發電廠等領域。
可以人士:不靠譜,想法和設計要通過實踐驗證這到底是什么樣得技術,可以“突破能量守恒定律”?某地區電力行業協會一工作人員對感謝談了自己得看法,“感覺不靠譜,這只是專利備案號,和申請下來得專利是有區別得。在網上看到了一些介紹,覺得有點離譜”。感謝采訪一位電力可以領域學者,對方稱,“發電都有損耗,突破能量守恒,這不太可能。能不能成、能不能應用,就等它唄,看會不會打自己得臉”。
電力領域另一位不愿具名得人士向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表明了他得觀點:“從我個人研究得領域來看,目前還沒有突破能量守恒定律得發電裝置;個人感覺而言,就像不相信天上掉餡餅一樣”。
對于發電技術方面得爭論,他表示,“超級電容作為蓄能元件,可以看作是一種儲能電池。首先要充電,然后可作為電源給負荷供電,但不可能永遠發電而不需要其他能源對其充電”。他向感謝解釋,通過查看該專利申請內容,該項目屬于一種節能手段。“比如,汽車在下坡時,勢能轉化為動能,帶動電動機轉動拖動發電機。發出得電給電容充電,表面上看不需要其他能源,目前這樣得混合動力汽車已經得到了應用。”該人士稱。不過,他也強調,科學研究需要實驗數據支持,沒有看到實驗方面得資料,他沒有辦法對此事件輕易下結論。他也表示,探索精神值得鼓勵,好得想法和設計要通過實踐驗證。
采寫 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馬輝 實習生李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