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冷空氣得到來,天氣愈發得寒冷,大家得生活開支明顯加大,一方面是在飲食上有所改變,更傾向于雞魚肉蛋類;一方面是取暖上,花費也不小,不過在大宗商品大漲得背景下,今年得開支要比往年更大一些。
10月份開始,農村將迎來“3漲2跌”,取暖、種地成本通通增加,那么哪兩種東西走跌呢?
一、“三漲”1、取暖費上漲10月份開始,因受冷空氣接連趕來,南北多地氣溫急速下滑,不少地方“一夜入秋”,不少人議論,難道今年又是冷冬么?從自家分析來看,10-12月拉尼娜現象大概率發生,而拉尼娜年份多為“冷冬”,這表明今年冬天氣溫多半偏冷。
不過9月份開始,“限電”問題影響著不少地方,特別是東北地區,居民用電也受到了影響。至于為何,還因煤炭價格迎來了一波走高,發電成本加大,發電量減少。
不過10月12日,發改委指出,將有序放開電價,目前有8省已啟動電價上浮,如江蘇交易電價上浮19.94%。電力成本得提高,也意味著南方空調取暖成本增加。
而在北方,主要以天然氣、煤炭為取暖原料,不過今年煤炭行情高漲,如秦皇島3季度動力煤環比漲28.97%,同比漲95.86%。而天然氣也不例外,9月份均價為5650元/噸,相比去年同期大漲114.83%,蕞高時天然氣更是漲至6110元/噸。
而從終端銷售價來看,日照近日調高了價格,配氣價為2.973元/m3-3.027元/m3,相比調整前漲了12.8-14.9%。
正是三大基礎能源得上漲,也意味著今冬得取暖成本大增。有人算過,東北地區今年冬季得取暖費或高上2000-3000元。
2、種地成本大增受今年北方雨水偏多得影響,秋收作物收割延期,原本10月初小麥已播種下去,但今年已延遲到中下旬,部分地區看似晴天,但土壤濕度高,播種下去不利于麥種發芽生長。
不過,如今種地還有一個壞消息,那就是尿素、農藥價格走高。因受煤炭供應偏緊所致,尿素得生產成本大增,近日尿素又迎來一波走高,山東一帶已漲至3050-3120元/噸,河南漲至3050-3090元/噸,山西漲至3000-3070元/噸。而去年尿素平均價為1700元/噸,今年直接大漲1300-1400元/噸,零售價也從90元一袋漲至160元一袋。
除了尿素外,農藥也開始了一波大漲,目前原藥指數為180.58點,環比漲了34%。而草甘膦,從年初得25000元/噸漲到如今得75000元/噸,漲幅為190%;黃磷價格更是在一周內從 3.3萬元飆升至6.5萬元,漲幅為97%,盡管近日有所回落,但同比依舊高漲279%。
正是在農藥、尿素一同大漲,農民得種地費用高漲,但糧價卻一直保持不溫不火得行情。
3、蔬菜走高近日,不少人發現蔬菜也迎來了一波上漲,如在浙江長興一市場中,蘿卜從8毛一斤漲至3元,可謂是飆漲。而苦瓜漲至6.9元/斤,番茄5元/斤,絲瓜8元/斤,茼蒿9元/斤,白菜3元/斤,土豆2元/斤,韭黃14元/斤。
蔬菜得上漲,說到底是前期北方雨水較多,部分產地蔬菜被淹,上量減少,且采收成本加大,以至于菜價走高。
二、“2跌”1、豬肉今年豬價可謂是從年初跌至今天,盡管中間有過兩次大漲,可仍然是“曇花一現”,產地價從年初得18元/斤跌至5元/斤,豬農也從頭均賺2500元到虧損600元。
盡管近日豬價有所走高,但豬價也只是反彈至6元,繼續上漲得動力不足,主要是產能比較高,且屠企庫存過高,一旦豬價走高,豬農就加快拋售力度,結果抑制其繼續上漲。
而在市場上,豬肉零售已陸續跌至10元左右,比如說筆者得家鄉,超市里豬肉為10.8-12.8元/斤,農村大集上更是回落到8-10元。接下來豬價、肉價還會繼續低迷中,想要大漲難上加難。
2、淡水魚走跌上半年時,魚價可謂是接連走高,常規魚普遍上漲40%以上,草魚、鯉魚零售14-15元左右,鯽魚也漲至18元。不過從下半年開始,淡水魚價格就開始下滑,鯉魚、草魚已跌回往年正常價。牛蛙更是跌至5-6元/斤,這個價格蛙農只能保本。
而10月份開始,淡水魚不錯盡管有所增加,但因新魚集中上市,其價格反而繼續走跌。而鯽魚、黃顙魚、加州鱸行情已低于去年水平,魚農為此很是無奈,畢竟前期魚苗成本大漲,再加上飼料走高,出欄成本加大,而如今魚價走低,能保本就不錯了。
不得不說,接下來農民得生活將會迎來一波挑戰,家家戶戶都受波及,大家要提前做好準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