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9月5日電 (單鵬)超過700公里得續航里程、1.8秒得百公里加速,停車場智能泊車……正在此間舉行得第24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以下簡稱成都國際車展)儼然國產新能源汽車技術競技得舞臺,造車“新勢力”們亮出看家本領,希望在激烈競爭中占得先機。
資料圖為成都國際車展開幕首日,國產新能源汽車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中新社感謝 張浪 攝
5日,成都國際車展得新能源汽車展廳熙熙攘攘,這或是當前華夏新能源汽車消費熱潮得縮影。華夏汽車工業協會蕞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50.4萬輛和147.8萬輛,同比增長均為2倍。華夏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分析稱,華夏新能源汽車市場已進入快速增長期。
據觀察,年輕群體是參觀成都國際車展新能源汽車展廳得主力軍。多名汽車銷售人員表示,計劃購買新能源汽車得潛在消費者較往年有明顯增加,車身外觀、駕駛性能、產品質量是現場被問及蕞頻繁得問題。“國產新能源汽車技術先進,與汽車外形、技術等發展相同步,品牌也處于上升階段。”許海東表示。
在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為代表得汽車“新四化”變革中,重點發力新能源汽車賽道得華夏汽車工業正處于領跑地位。早在“十一五”期間,于2006年啟動得“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動力系統等方面安排200余項課題,重點突破關鍵零部件瓶頸技術,構建華夏電動汽車產學研聯合研發創新體系;2012年,華夏自家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其中“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進一步帶動華夏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如安排資金支持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感謝給予補貼等。
“政府拿出了大量補貼,讓新能源汽車企業以及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好得發展。”在許海東看來,政策支持與引導是華夏新能源汽車站穩腳跟、快速起跑得重要原因,目前華夏新能源汽車已在純電混動、智能網聯以及包括車聯網、5G等在內得基礎設施等領域取得優勢。“但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還處于不斷完善和建設之中,有關技術存在很大發展空間,仍需要投入與研發,形成比較可靠得技術創新來驅動整個產業發展。”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縮減,倒逼華夏車企在技術創新上不斷向前。例如“極氪001”研發快速充電技術,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120公里”;“長安C385”搭載超級電驅,其擁有得高頻脈沖加熱功能能夠緩解電動車冬季電池衰減;“小鵬P5”搭載得激光雷達能感知車輛前方150米和橫向150度視野內得物體,提高駕駛安全。而于去年11月印發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更是為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在新能源汽車“新四化”進程中,智能網聯是車企、高校與科研機構重點發力得賽道之一。在位于成都市郫都區得西華大學,經常能看到一輛頂著2個探測雷達得白色SUV在校園道路上低速穿行。據該校汽車與交通學院副教授孔令安介紹,他得團隊正研發面向L4級別得自動駕駛技術,目前該車已在感知系統、規劃決策系統、控制系統等方面擁有相對完備得硬件與軟件,并能夠完成自動轉彎,識別行人、車輛等動作。
“智能網聯汽車得終極目標是在智慧得路上跑聰明得車。”西華大學汽車與交通學院院長彭憶強表示,華夏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已逐漸到達世界先進水平,但智能駕駛還有很長得路要走,高校要為產業發展輸送優質人才,要讓車輛相關可以得學生了解智能網聯、計算平臺、環境感知、控制等前沿技術,以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需要。(完)
近日: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