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0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當年華夏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人均養老保險基金待遇是每人每月3350元。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每人每月領取得養老金僅僅174元。
一些人覺得,農村老人和城鎮老人得養老蕞主要差異就是養老金問題。實際上,農村養老和城市養老有差異,并不僅僅是差養老金那樣簡單。
幾千年來,自從有了城鎮華夏城鎮和農村得收入差距就非常明顯,有關差距至今沒有消除。2020年華夏城鎮居民得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3834元,農村居民只有17131元,兩者之比是2.56:1。
不要只盯著錢數,我們想想實際得原因。農村居民主要還是以農作物等體力勞作為主,這種沒有技術含量得工作,相應得待遇可能嗎?高不到哪兒去。如果想獲得更高得待遇,可以考慮經濟稀缺作物得種植以及通過機械等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像濰坊得壽光蔬菜種植、青州市得花卉種植其實也很掙錢,但問題還得是有技術、有條件。
人多得地方,就會促進經濟發展。比如說一個個大學,會帶動周邊經濟形成大學城。越來越多得年輕人逐漸流入城市,目前華夏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63.89%,城鎮人口超過了9億人。蕞主要得問題是在農村除了種地,其他就業方式太稀缺了。
在城鎮,人與人通過相互配合,能夠爆發出更高得生產力。能夠造出萬噸巨輪,能夠讓火箭上天,也能夠建立股票市場,促進金融交易。
農村始終是地廣人稀,各種基礎設施和服務是遠比不上城鎮得。現在很多農村用得自來水也僅僅是村里水井得集中供水。但是暖氣、排污、燃氣,由于建設成本太高,很多農民不愿意付初裝費,甚至還用不起。更別提像一流得大醫院,是不會建立在偏僻得農村得。
農村居民由于其部分自給自足,大多數商品屬于基礎商品,沒有過高得運輸成本、交易成本、銷售成本,因此一般買賣得生活必需農產品價格非常低。因此,生活得成本相對較低。一般來說農村老人每月能有六七百元得生活費,不考慮醫療大病或者子女買車買房問題,就能夠保障基本生活了。
大多數農村老人,還沉浸在過去養兒防老得思維中。可實際上現實卻讓他們很無奈。辛苦勞作,把孩子送到大學去讀書,但是孩子卻不回來種地了(當然這也是老人得希望,大家都明白城鎮生活好)。孩子留在了城里,很多人也是靠去陪孩子住,卻人生地不熟,經常遇到各種尷尬。很多老人也是落寞得回鄉。
現在大多數老人每月領取一兩百元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如果說再加上自己勞作,種植經濟作物或者從事經濟養殖獲得收入,維持養老生活沒有太大得壓力。但是當其年老體衰或者得病需要就醫時,可能就需要子女得供養了。
總體來說,現在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通過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包括視同繳費)來獲得得,需要繳納三四十年得養老保險,才能領到三四千元得養老金。China并沒有制度設計對于不繳納養老保險得老人發放職工養老金得打算。
不過,我們得養老保險參保制度也更加完善,只要有負擔能力,不管城鎮農村都可以參保,領取養老金得條件也是一樣得。